第11部分(第3/4 頁)
籌劃此事,自此,南漢宸一直成為楊虎城之臂膀。西安之戰後,楊虎城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南漢宸為政府秘書長,代楊主持政府日常工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楊虎城小傳(3)
楊虎城深知自己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蔣介石委任他為陝西省政府主席是一時的利用和迫不得已。所以自上任開始,楊虎城就對蔣介石有所提防。果然,楊虎城在任陝西主席期間,蔣介石為了控制楊虎城,在軍隊中不斷安插自己的親信,以削弱楊虎城的力量;在陝西地方培植自己的勢力,來限制楊虎城在陝西的權力;在政府組閣時也多次要楊虎城安排蔣指定的人選,甚至安插特務分子擔任陝西省教育廳長,並對楊施加壓力,要他撤換南漢宸,楊虎城只得讓南漢宸離開。南漢宸離開後,南京政府就立刻發出了通緝南漢宸的通令。許多事件表明蔣對楊的不信任和擔憂,楊與蔣的矛盾日益明顯化。 在當陝西省政府主席的幾年間,楊虎城在對付蔣的詭計同時,為當地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如發展教育事業,提倡學術自由,為培養進步青年,資送他們到黃埔軍校、北京大學以及日本、德國、英國學習,著手抓水利建設,建成涇惠渠和洛惠渠等工程,共可灌溉田地百萬餘畝。 1931年9月18日,日本故意將瀋陽附近的鐵路炸燬,造成“九一八”事件,並派遣武裝入侵我國東北,蔣介石命令東北軍絕對不得抵抗,東北軍被迫撤至關內,致使日軍長驅直入,迅速佔領東北三省。民族危機感激發了楊虎城的愛國主義思想,當1933年3月日寇佔領熱河時,楊虎城趕到石家莊面見蔣介石,要求出兵抗戰,蔣氏卻不予支援,說什麼中央自有整個計劃,言外之意嫌楊虎城多事,楊虎城只得怏怏而歸,心中對蔣介石更加不滿。5月,當馮玉祥和吉鴻昌等愛國將領在張家口組織起察綏抗日同盟軍時,楊虎城只能在言論和物資上予以援助,而不能出兵,精神一度抑鬱不振。從此他意識到蔣氏的不可靠,國家民族不抗日是沒有出路的,要不了多久,他的第17路軍也會徹底完蛋。 1935年初,他奉蔣介石的命令阻截、圍剿由鄂豫皖向陝南轉移的紅25軍,遭到紅軍沉重打擊,其後又先後與紅軍作戰而一敗再敗。這使他清醒地看到,剿共是一種毫無前途的軍事行為。不久,蔣介石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免去了楊虎城的陝西省政府主席的職務。 夏天,張學良的東北軍移駐西北,使西北的局面更加複雜化了。楊虎城的第17路軍和東北軍開始出現了矛盾,這是舊軍隊中常有的地方軍和客軍之間的摩擦,蔣介石利用這一矛盾,使張、楊二部互相牽制,以便自己從中操縱。他不斷對張、楊二人進行挑撥,一面說楊虎城是地頭蛇,野心勃勃,不好合作,一面說張學良墮落腐化,不抵抗日軍而失掉東北,一面指示特務貼出“陝人治陝”、“驅逐不抵抗的東北軍”的標語來激化兩部之間的矛盾,一時造成楊、張二部不同程度上的衝突和糾紛。西北軍下屬軍官不瞭解,對東北軍有極大意見,而楊虎城對張學良部卻能從寬容的態度出發,教導下屬要有同情心,不能以正常情況對待這樣的問題。因為東北失陷對於東北軍和當地人民來說幾近於亡國,而張學良又為蔣介石背了這口黑鍋,楊虎城心中是十分明白的。之後,隨著人們對東北失陷後的情況有所瞭解,陝西軍民對東北軍民有了深深的同情,常常關照他們,兩個部隊的關係有了好轉,為後來聯合發動西安事變打下了群眾基礎。楊虎城對張學良在東北時的處境和遭遇也表示了同情和理解。這年9月,張學良的110師和109師被紅軍消滅,張學良十分沮喪。此時的一天,楊虎城對張學良作了推心置腹的交談,安慰張學良,張學良非常感動,二人關係有了進一步加深。楊虎城還對部屬說:“我們對人(指張學良)要看他的長處,要看他有殺父之仇與亡國之痛。我們要搞好和張的關係,否則就會中蔣介石的奸計而同歸於盡。”此語表現出他深厚的仁愛之心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共產黨願意立刻與中國一切願意參加抗日救國事業的各黨派……以及地方軍政機關進行談判,成立國防政府問題。”楊虎城聞此訊如同絕處逢生,完全同意中共這一英明決策,並派人研究了具體辦法。11月份,楊虎城去南京參加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花錢當選了一箇中央監察委員,心裡很不是滋味,心想自己從辛亥革命起就鬧革命,到今天還得花錢買官,太丟人了。國民黨五大使他對國民黨徹底失望了。會後他返回西安。 12月,毛澤東派紅26軍政委汪鋒來西安面見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