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校學習,為第6期生。 1909年3月,閻錫山從日本畢業返國。他探知山西新軍第43混成協協統姚鴻法之父姚錫光在清政府陸軍部任左丞,回國時特意繞道北京謁見姚錫光,謊稱自己是留日歸國學生代表,施展出他阿諛奉承的伎倆,姚錫光於是寫信給其子姚鴻法,授意對閻錫山予以關照。這樣,閻錫山一回太原,便擔任了山西陸軍小學教官,三個月後升任監督。其後,他又在太原的五大衙門大肆活動,晉見撫臺、藩臺、臬臺、學臺和道臺,拜訪諮局議長梁善濟等上官,並同梁善濟的門生邢殿元訂“金蘭之交”,以期得到梁的青睞。果然梁善濟到處為閻吹噓。他又得知標統夏學津是山西巡撫丁寶銓的親信,就設法與夏接近,經夏介紹成為丁的門生。他活動於清庭官場之間,很快為自己的升遷鋪平了道路。這年10月,他又參加清政府陸軍部門舉行的留日歸國學生會試,考得陸軍步兵科舉人,被任為陸軍第86標(也稱第2標)教練官,相當於副標統,而標統正是夏學津。當時山西駐軍為一個混成協,轄兩個步兵標(即八十五標和八十六標)、騎兵、炮兵各一個營,工兵、輜重兵各一隊,歸山西陸軍督練公所節制指揮,公所總辦就是曾任混成協協統的姚鴻法。第二年,由於丁寶銓和夏學津二人被參劾而離晉,閻錫山升為標統。此時閻錫山一面與清庭官吏和地方權要勾結,取得清庭信任;一面又以同盟會會員和“鐵血丈夫團”成員身份,成立了一個核心組織,培植親信,並結交不少革命黨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紛起響應。訊息傳到山西后,太原和晉南、晉北的革命黨人積極準備發動起義,山西巡撫陸鍾琦和督練公所總辦姚鴻法看到這種情勢,大為驚駭,立即調動兵馬加強防備。10月25日,陸鍾琦又在太原召集軍政大員會議,決定將分駐各地的巡防隊調集太原,將傾向革命士兵比較多的第85標黃國樑部調離太原,以防意外。 閻錫山也參加了這次會議,瞭解內情。會後,他立即召集黃國樑、溫壽泉、趙戴文等革命黨人開秘密會議,決定部隊不離開太原,領到子彈後即發動起義。10月29日,太原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攻佔巡撫署,擊斃巡撫陸鍾琦,取得勝利。在太原起義成功當天,閻錫山、溫壽泉、張樹幟等曾在閻錫山的標本部開會,商討過都督人選。閻錫山主張選姚鴻法為大都督,理由是:一、姚鴻法原任第43混成協協統,是自己原來的直接長官,辦事較方便;二、如起義失敗,姚的父親任清庭陸軍部侍郎,事情好緩和。大家一致同意,並推溫壽泉與姚接洽,但姚堅辭不允。溫壽泉回報後,大家主張選閻錫山為大都督。 選舉大會由諮議局長梁善濟主持。閻錫山、溫壽泉相繼講話說:“清政黑暗,專制已久,國是日非,民不聊生。我們早有革命思想,因為時機未到,所以沒有行動。現在武漢、西安已經起義,全國震動,良機難得,不可失去,因有這次的山西起義。”演說完畢,就發票選舉都督。選舉中,張樹幟發覺有選立憲派首領梁善濟的傾向,便立持手槍跳到主席臺上,將梁善濟擠到身後,大聲號召說:“選閻錫山為大都督,贊成的舉手!”全體議員在驚愕中,相顧舉手,一致透過。粱善濟見勢不佳,從後門溜走。張樹幟又大聲號召說:“應當推選溫壽泉為副都督。”大家也一致透過。這樣,閻錫山當上了山西大都督,年僅28歲。 閻錫山任山西大都督以後,立即組織山西執政政府,委派各部負責人,釋出安民告示。他將部隊整編為四個標,設東、南、北三路總司令,另建一個前敵委員會。令一部扼守娘子關,把守要衝,又令一部攻打雁門、大同、臨汾、運城等地。同時一面派人前往北京與清庭聯絡通融,以期緩和局勢;一面派人到武昌聯絡義軍,爭取軍事援助,以防備清軍興兵###。果然,清庭派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為山西巡撫,帶兵入晉,以圖鎮壓革命。不料吳祿貞早已是革命黨人,乘此機會與閻錫山會晤於娘子關,商定成立了“燕晉革命聯軍”,吳祿貞任大都督兼總司令,閻錫山和張紹為副。兩軍相聯,公然打出反清旗號,並決定會師北京,推翻清朝。此時正在湖北指揮清兵與革命軍作戰的新任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聞此訊,氣急敗壞,對二人恨之入骨,以重金收買吳的舊部周符麟將吳刺殺。聯軍一時群龍無首,立即瓦解,不久,閻錫山則率部撤回娘子關。不久袁世凱回京後派兵進攻山西,娘子關失守,閻錫山率部撤出太原,一路攻入包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閻錫山小傳(2)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袁世凱竊據臨時大總統之位。閻錫山見大勢已定,便率部返晉。誰知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