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的明爭暗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25。強權下的謠言
嬴政七年(前240年),在攻打龍邑、孤邑、慶都,又回軍攻打汲邑時,蒙驁將軍戰死沙場。同年,夏太后也去世了。秦國上下處在一片悲哀之中。
夏太后在臨死之前,她拉住嬴政的手,要嬴政封成蟜為將軍。
呂不韋一再給嬴政使眼色,讓他不要同意,可嬴政還是點了頭。他實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回絕一位將死之人的請求,何況是他的長輩。再說,成蟜是自己情同手足的兄弟,他怎麼也不能把自己的兄弟拒之門外。
這樣,十七歲的成蟜當上了將軍。成蟜少年得志,對哥哥嬴政自然有無限的感激之情。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輔佐哥哥,守護好大秦的江山。
一下子失去了一員猛將和一個親人,嬴政的情緒低落了很多,可更嚴重的打擊還在後面,它絲毫不顧及嬴政的情緒,如滔滔江水般洶湧而來。
嬴政八年(前239年),這一年註定是無法平靜的一年。新年剛過,趙國邯鄲謠言瘋起,並迅速在趙國全境傳開,又越過趙國邊境,像草原上的烈火燃遍了六國全境。
謠言的大致內容:嬴政不是子楚的兒子,而是呂不韋的兒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呂不韋一手策劃的篡君奪國的陰謀。當然,這是最初始的謠言,經過千百人添油加醋地傳播,謠言被越穿越玄,甚至把呂不韋說成是三頭六臂的怪物,當然嬴政也逃脫不了被妖魔化。照這樣看來,秦國就不應該叫秦國了,改名為妖國倒再合適不過了。
最喜歡聽這種八卦謠言的當然是六國了,他們自知已經無法和秦國抗衡,能避免被滅亡的唯一希望就是秦國出現內亂。而這個謠言如果被確認真實無疑,便足以讓秦國出現內亂,乃至發生內戰。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局面,那麼秦國就自顧不暇,哪裡還有精力來攻打六國。
所以,齊、楚、燕、魏、韓五國都派出高階別的代表團,造訪趙國,確認謠言是否屬實。
近水樓臺先得月,謠言始於趙國,趙王自然是最早聽到謠言的人之一,他剛聽到謠言的時候,高興得手舞足蹈,認為這下可夠秦國忙乎一陣子了,沒準自己還可以漁翁得利。可轉念一想,卻又不禁滿面愁容。公然誹謗天下第一強國的元首,而這樣的事情恰恰就發生在自己的國家,萬一秦國問責或興兵,自己恐怕要吃不了兜著走了,這可惡的謠言,無疑是讓趙國虎口拔牙,也給趙國引狼入室。
現在各個諸侯國對秦國唯恐避之不及,而自己卻自找秦國的麻煩。他恨不能把那個造謠的傢伙揪出來,一刀割下他的腦袋,送到秦國為自己請罪。
面對五國的來使,趙王好像找到了後盾,感覺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戰鬥,心裡也就踏實了許多。不過對於五國來使的詢問,他始終表明自己不知情,也難怪,只有傻子才引火燒身。
只要從一開始便確定是謠言,那麼總有被澄清的一天。但解鈴還須繫鈴人,謠言已經被傳得沸沸揚揚。如果要闢謠,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證據。當然如果能讓人閉嘴,謠言也會銷聲匿跡,這就需要使出殺手鐧——武力*。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你便成為了神,謠言在你面前也會矮上半截,別人才不會來重傷你。但嬴政還不夠強大,充其量他現在就是一個擺設而已,難道他真的要被這謠言從王位上拉下來嗎?
現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謠言,秦國處在了危機之中,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內亂。所以,秦國把安全級別提到了最高,咸陽城裡到處是巡視的官兵,連守衛邊疆的將士也都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
嬴政剛聽到謠言,對造謠者恨得咬牙切齒,暗罵道:又是這個該死的趙國,難道自己這輩子都逃脫不了趙國的陰影?
我們知道,嬴政在趙國生活了九年,對那裡曾養育過他的土地和人民,他唯一的感情除了仇恨,還是仇恨。他曾發誓,要第一個把趙國從版圖上抹掉。所以,對趙國的恨是由來已久,這次更是加深了仇恨的程度。
這則謠言之所以可怕,就在於動搖著嬴政的執政根基,挑戰著他的正統合法地位。可喜的是嬴政、呂不韋、太后、嫪毐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整體,如果嬴政垮臺,那麼他們三人的利益將受到不可預料的損失,
所以,為了既得利益,呂不韋、太后、嫪毐拋棄前嫌,暫時結成一個同盟,共同維護嬴政的王位,與嬴政一同對抗謠言。
當然,嬴政從來就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出身,自己就是秦國的王孫,這是鐵打的事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