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對異性的關注和愛慕的感情。所以,家長對孩子與異性的交往,不能粗暴地定性為“早戀”,嚴厲地加以制止,或像“特務”一樣對孩子進行跟蹤、監視或者對孩子交往的物件徹底地加以否定。父母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時甚至適得其反。
雖然清華學生父母的話,不一定是絕對的真理,但是,對於廣大的父母,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青春期”是孩子過渡成人的關鍵時期,因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使得他們渴望獨立,渴望接近異性等等,所以,父母們一定要走入孩子內心,在尊重的基礎上,與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階段。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早戀”問題(3)
梅朝耀點評
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不但會對父母和家人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還會對異性產生莫名的好奇和喜歡。有人稱孩子這個階段的戀情是“青春萌動期”,也叫“早戀”。有許多家長一聽到這兩個字就色變,其實大可不必,只要父母擺正心態,尊重孩子和他們的異性朋友,正視他們之間的關係,事情很容易就能解決。
遺憾的是,一些父母從不正視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以大人的想法阻止他們,這樣一來,不但直接影響到孩子之間的正常關係,還會導致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急劇惡化,以至於將叛逆性格發展到極端,導致人格和行為的不健康。近年來社會上多發的青少年逆反期殺親案、出走現象、自殺事件無不說明,如果在這一特定時期疏導失當將會發生多麼慘痛的後果。
上海18歲的宋姓女生,在讀高三時暗戀同校一男同學,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她向男同學表白之後,遭到了該男生的拒絕,加之高考失利,情緒一落千丈,開始將自己封閉在房間裡,不與父母溝通,但頻繁上網,與異性朋友網聊,聊天多為黃色內容,並多次外出與網友約會。春節前,她再次因瑣事與母親發生衝突,事後吞服安眠藥自殺,經及時搶救保住了性命。
瀋陽市王女士16歲的女兒現在讀高一,最近王女士發現女兒經常與男生拍拖,有時夜不回家。王女士和愛人稍一說她,她一氣之下,就經常逃課。王女士夫婦對女兒的教育感到很無奈。
……
由於早戀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使得“早戀”在家長和老師眼裡如洪水猛獸一樣讓人心驚膽戰……那麼,早戀真的是“洪水猛獸”嗎?回答是否定的。從清華狀元家長總結的經驗中,就足以說明早戀並非一無是處。這是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從內心深處,而不是僅從行為表現去看的話,早戀對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所以,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或是已經“早戀”時,做家長的要冷靜對待:尊重他們的感情,理解他們的感受,採取尊重、寬容、平等的方式,與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有關專家提出,要預防孩子早戀,家長平時要從以下幾點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第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遇事願意向父母訴說的習慣。這可以讓孩子覺得你能瞭解他們,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觀點和思路去分析面臨的情境。做父母的一定要採取民主的教育方式,這樣你就能知道他們真實的想法。而且這對於培養孩子開朗的個性和創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家長要承認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狀態,給以必要的疏導。當你與孩子的關係比較融洽後,彼此間也會比較容易溝通,孩子也會向你講述自己的想法。對青春期出現的變化,不妨“拆穿西洋鏡”,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隱私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這將減少有意無意的文飾對正常教育的干擾。
第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引導。愛情永遠是人生的主題,但是人的一生並不全是愛情,它涉及人生的理想和抱負。人生觀將來也是選擇心儀物件的重要標準。如果我們強化了正確人生觀的指導,就有可能抑制由性需要帶來的可能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然而,人生觀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它不是臨渴掘井能奏效的。也就是說,早戀問題的教育遠在它發生之前。
第四,教會孩子識別他人,特別是識別異性的方法。人說初戀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遊戲。在孩子們眼裡,初戀的物件在對方眼裡是一個過於完美的人,其原因在於對異性的特殊感情矇蔽了真實。因此教給孩子如何擺脫微妙情緒的影響去識別異性,並鼓勵他們結交更多的異性,有助於辨識異性和把握自己。
第五,認識社會,認識婚姻。由於言情小說和影視的煽情,孩子們往往對真實的社會和婚姻欠缺瞭解。如果帶著有早戀傾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