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美元還給了父親。這位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透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梁啟超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所謂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當一個人懂得了責任,盡到了責任,才知道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和失敗。一旦當他因盡責任而衝破各種阻力成功後,他才能體會到盡責任的樂趣,才能擔當更大的責任。
孩子是一張乾淨的白紙,他一來到世界,就觀察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作為家長應從平時抓起,從點滴做起,讓他們時時處處去體驗。讓他們學會去關心他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尊敬師長,讓這些成為孩子們日常行為的一種習慣,把這些教育作為責任感來培養。在培養過程中,形成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階梯。
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責任心以認識為前提,以情感為基礎,靠意志來維持。責任心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是今後他對社會、對家庭的價值體現。可以說,沒有責任心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也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和感情的回報,更談不上將來為自己的祖國做貢獻了。所以,家長要格外重視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
孩子剛剛站到人生的起跑線上,特別需要家長的牽手引領,如果家長在生活中多對他們進行責任感的教育,讓責任感與他們的成長同行,這將會使孩子終生受益,這才是做家長的對孩子最大的愛。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從以下兩點去做:
第一,平時多讓孩子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家庭中,父母應有意識地分派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與其年齡相當的勞動任務,例如打掃衛生、洗碗等。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養責任心的一種方式,不但要傾聽他的心聲、感受,也要同他談些自己的喜怒哀樂。當然內容應該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談談建設家庭的計劃,在孩子大一些以後,甚至可以與孩子商討家庭財政安排。
做父母的常常會聽到孩子的問話:“媽媽怎麼啦?怎麼不高興啦?”這是孩子對父母關心的一種表現,是我們應當積極鼓勵的一種傾向,但我們一般給予的答覆是:“沒有不高興”或“大人的事,你不懂。”而對家裡其他的事,如人事往來、花銷添置,更與孩子無關,久而久之,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這家裡的事與我沒什麼關係,我只要不惹麻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行了。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不會懂得什麼是責任。
第二,在學校裡,多參加各種活動。要讓孩子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使他感到自己的行為對集體所產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他戰勝自己的弱點,增長各種能力的信心。在美國,孩子上學後,就在學校輪流擔任老師的助手,幫助老師組織各種活動,以鍛鍊他們的責任感和能力,孩子們都很願意參與,併為自己日漸增長的能力感到自豪。
負責任的第一大樂趣(4)
一般來說,分擔了成人憂愁和家庭責任的孩子更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艱辛。讓孩子瞭解父母的工作、生活,也能鍛鍊他們分析、判斷和處理事物的能力,為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打好基礎。
txt小說上傳分享
狀元檔案
姓名:伍晶晶
年齡:21
專業: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
特長愛好:彈琴
籍貫:新疆
高考成績:728分
座右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狀元母親基本資料
姓名:肖慶珍
年齡:47
教育程度:大學
職業:公務員
特長愛好:繪畫
記者:聽說您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班裡責任心很強的班長,請問在生活中,您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
母親:要想讓孩子有責任心,從小就要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我們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我們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這樣可以培養她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