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鍛鍊他的獨立做事的能力,要教育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比如孩子的衣服髒了就讓他自己洗;孩子的作業自己完成,不需要父母來提醒,這樣容易讓他們產生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負責的心理。我們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自己的衣服自己來洗,自己的作業自己來完成。
第二,把樹立孩子的責任感同他的某方面興趣結合起來。孩子往往對有興趣的事物不會缺乏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還要與孩子的能力發展相適應,一步一步加強。沒有能力而非要去對某些事物負責,這是濫用責任感,這種做法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孩子從小喜歡維修各種電器,所以,在家庭中,如果燈泡壞了或是家裡的表壞了,我們都要先讓他來做,每次總能很好地完成。
陳三鑑的母親說:孩子有了興趣,才會有責任心,比如說成績吧。我覺得,平時的學習成績才是最好的保障,自身起決定性的作用,你逼他學和他自覺要學是不一樣的。逼他學會讓他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而他自己學他覺得學習是自己的責任。
在父母的手心裡,孩子是無法瞭解自己,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觸控周圍的世界。在父母的視線裡,如同在樹陰下,孩子看不清自己的真實形象和在陽光下的影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高度和能力。
範錦鵬的父親在採訪時多次提到責任感,他說:我覺得在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培養他的責任感是最好的。記得我家以前春節家裡貼春聯,都是讓別人代寫。後來孩子上了初中,喜歡上了書法,想嘗試一下寫春聯,可是毛筆字看著挺簡單,實際上寫起來卻和鋼筆字差異很大,所以孩子那年的對聯寫的很難看,但我們還是把它張貼起來,算是對孩子勇氣的一種獎賞。
從此以後,孩子把春節家裡寫對聯當作自己的責任,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毛筆字練好,僅僅一年的時間,第二年春節的時候孩子的毛筆字已經博得了村裡老先生的喝彩!而且他還順便練就了一手絕活,左右手都可以毛筆字,而且兩個手寫的毛筆字都很漂亮,至今仍是他的一項財富。
父母必須把孩子的自主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統一起來,創新精神依賴於人們的自主意識,一個沒有自主性缺乏獨立思考的人,不會有什麼創造。因此,創新精神呼喚人們的自主意識,但這種自主意識,應該和他的責任心統一起來,其中包括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他人和對家庭的責任。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自主意識,必然會導致唯我獨尊,以我為中心;同樣,沒有自主意識的社會責任感,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責任,是隨波逐流的責任,最後只能造成既無意識也沒有責任。特別是當前獨生子女群體出現的時候,這個問題也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社會責任感和自主意識的培養,使二者達到統一。
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是成正比的。對孩子來說,學習動力很大部分來自學習興趣,對學的東西感興趣,學習就積極主動;不喜歡則千方百計地逃避,即使被家長“看押”著學習,也是敷衍了事,成績當然不會好。而學習興趣則來自高度的責任心。孩子一旦對某種事情有了責任,就會努力去做好它,在做的過程中,就有了動力和興趣。所以,家長要想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提高其責任心上下工夫。
父母多的是生活閱歷,而孩子學的知識面較廣,家長要多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講一講成年人所面對的一些瑣事,工作的困惑,使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產生為家庭、父母分擔憂慮的願望,這種責任感的產生會讓他們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角色,知道自己現在的責任是學習,只有把學習這件事情做好,才對得起父母和自己。
梅朝耀點評
平凡人之偉大,是他們在對待任何一件小事時都具有一絲不苟的態度。印度的普列姆昌德說: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嚮導。古往今來,有多少成功名人,把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看得像自己的生命那麼重要。正是因為這種高度的責任感,才讓他們的生命之花開得萬般燦爛。同樣的道理,對於青少年來說,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必須具備責任心。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儘量做到多指導,少批評。作家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所以家長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大方面的溝通和同意,讓他理解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我們中國的父母更加看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