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主體方向,能夠始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而且還可以監督孩子,儘量促使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思考進步,這樣他就不會把學習看成是受限制的事情,既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能鍛鍊他的自理能力和判別能力。
孩子好成績的取得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不可能有什麼秘訣能讓孩子在高考中突然醍醐灌頂,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從不限制孩子看電視或是貪玩,給他足夠的時間玩,玩完後再學習,就會讓他感到,沒有約束的學習將和電視節目一樣充滿樂趣,從而他養成了熱愛學習和勤于思考的習慣,並一直在學習中很用功很努力,知識掌握的很紮實很牢固,所以才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他所取得的這一切成績,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汗水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位母親的話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但是,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讓孩子學習的同時不忘讓他玩個夠,這樣,對於孩子來說,玩和學習一樣充滿樂趣。這一點,竟與出生於書香家庭的張群的父母的教育有著驚人的相似,看來,好的教育方法都是共通的。
透過清華大學自主招生進入清華大學的陳三鑑,他的父親是這樣來引導孩子學習的:
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所喜愛的活動中去,是與孩子聯絡感情的最好方式。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遊戲,一起學習。我曾和孩子在家裡下棋、朗誦、投籃、拉單槓,做俯臥撐;到戶外游泳、遊園;利用假期外出旅遊,先後到過成都、三峽、宜昌、海南、深圳等地。家長跟孩子一起遊玩,有兩點最為重要:一是忘掉年齡,忘掉輩分,懷著童心,十分投入;二是不能為玩而玩,一玩了之,而應玩有所得:或明白一點道理,或增加一些勇氣(如玩過江索道,十米衝浪等),或獲取點滴知識,或觀察一種事物,或寫成一篇短文(觀察日記)。如1995年夏,我帶孩子游海南,讓他寫了十多篇觀察日記,其中七篇在班上作為範文朗讀,一篇發表在《太陽雨》刊物上。遊玩,別輕視了遊玩,它是教育影響孩子的最佳時機,也最容易獲得滿意的教育效果。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學習需要興趣(3)
還有一點就是要十分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人都會這樣,自己樂意做的事情,總會做得不錯。在孩子學習的啟蒙和初級階段(幼兒園、小學),家長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他在知識和智慧中找到樂趣,先要樂學,然後孩子自會苦學。拿培養學科興趣來說,就語文而言,要先從朗讀入手,你要用自己或別人(錄音)的聲情並茂的朗讀示範,教會孩子朗讀,為了更具感染力,還應配以各種不同的表情和誇張一點的動作。這樣,孩子慢慢地便會從精彩的朗讀中感受文章情趣,體會意趣,領悟理趣,品嚐樂趣,進而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三分文章七分讀,學語文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讀。再拿培養孩子的思維興趣來說,用“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去發展孩子思維能力,感受思維樂趣,培養思維興趣是個很好的辦法。發散思維和反向思維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他們沒有任何思維定勢和思維約束,喜歡從不同角度提問,更喜歡反向提高,這就是俗話說的孩子“長有幾根反骨頭”。如果我們順著利用好這幾根“反骨頭”,就會激發孩子思維興趣。此外,看圖說話也是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好方式。有些圖畫,如漫畫,其主題思想往往比較隱蔽,有的還具有多個主題,透過指導孩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便會獲得一種透過自己艱苦的腦力勞動破譯畫兒主旨後的樂趣。
每個孩子都會對外部事物具有濃厚興趣,家長的重要任務在於率先將孩子的興趣吸引到對知識、對思維的興趣上來。一定要下大力氣讓孩子學會,進而達到會學,進而產生興趣。
這就是優秀父母們的個性化教育,在他們的引導下,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樂趣。無怪乎有人說:“真正會學習的人,時時刻刻都能找到學習的時間。”所以,家長只有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把學習文化知識當作玩遊戲一樣。他才能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快樂,從而樂於學習。
梅朝耀點評
下面這則故事是關於學習興趣的:
男孩上初三後,突然對課本失去了興趣,父親用盡各種手段卻毫無效果。一天兒子竟然坐在書桌前看書了,而且一坐就是兩個小時,父親喜出望外,不敢開電視不敢走路,心裡還在想千萬不要有人來敲門,千萬不要有電話打進來。過了好久走近一看,原來吸引孩子的是父親放在書架上的關於古代錢幣的小讀本。這位父親大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