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考試的那天終於來了。天空晴朗,學校裡是一片靜靜的安逸,楊瀾跟大家一起坐在教室裡,認真的考試。楊瀾在經歷了上次的失敗後,學習方法和學習心態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楊瀾雖然是個很固執的人,但從來不在小事情上固執。
比如,有些固執的人在考試的時候如果見到不會做的題,就會一直到做出來為止,我就不信我做不出來,結果時間過去了,卷子只做了一點。楊瀾在這上面從來都不會固執,遇到不會的,放過去,先做容易的,然後回來再“啃”難的,這樣下來,楊瀾就很輕鬆地拿到了大部分分數,然後再去“細磕”那些難纏的。
幾天以後,分數出來了,楊瀾的總分在學校裡是第一名。楊瀾很高興,畢竟自己的付出有了收穫,自己的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但讓楊瀾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老師宣佈了另一個讓大家興奮的好訊息,在這次成績匯總中,楊瀾的成績也是全海淀區的第一名。這樣一來,同學們都對楊瀾佩服得不行,有的說:“你怎麼學的,跟我說說。”那個說,“以前沒有看出來啊,以後不跟你爭了。”
楊瀾能說什麼呢,只能笑笑,跟大家一起開心。如果楊瀾說,我把學習當遊戲,我想不會有人相信這話的吧。
楊瀾的固執只表現在大方向的縱深上,在小事情上楊瀾絕對不會去固執的。比如這裡的學習可以固執,但考試就不能固執了,做電視的方向可以固執,怎麼做得好看就不能固執了。楊瀾就在這樣的固執與迂迴裡慢慢地提升著自己。
學習是一種過程,成績是一種結果。在結果與過程的選擇中,大部分人往往疏忽了過程,更重視結果,卻不知道結果正是過程的積累和變化。楊瀾抓到了過程中的所有細節,所以楊瀾也就抓到了最完美的結果。
其實,楊瀾不是那種特別聰慧過人的女孩,楊瀾用的全是巧勁。這是楊瀾的性格決定的,這種以紮實見功力的方法,一直到現在楊瀾都在使用。任何一件事情,楊瀾在開始做以前,一定是把前期的基本工作做足、做細,然後其他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楊瀾的任何一次考試,基礎概念上都從來沒有丟失過一分,這不能不讓人佩服。要知道基本概念都是一些容易混淆辨別不清的知識,要想在這裡設一個關卡,就必須要有常人所沒有的認真與細心。這點,楊瀾一樣不缺。
比如,文科的學習,歷史和地理是很多人頭疼的課程。歷史的年代、地點、背景、起因、過程、結局等等,楊瀾都很清晰地記憶在腦子裡,好像楊瀾對歷史的興趣已經可以讓楊瀾選擇考古或者是歷史專業了。還有地理,也許是因為對旅遊的偏愛,楊瀾的地理也學得很好。你可以隨便提問,楊瀾不單可以快速準確地回答,甚至還能說出你問的歷史或地理知識在課本的多少頁上。於是,有同學為了省事,都開始直接問楊瀾了。這樣的雙贏不但讓楊瀾幫助了同學,還讓楊瀾對學過的知識印象更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狀元”的誕生方式(2)
楊瀾說:“我不聰明,但我很努力。”
從這個觀點出發,在楊瀾的眼裡,老師佈置的所有作業,都是十分重要的。好像在楊瀾的心裡根本就沒有主課和副課的概念,每一樣作業楊瀾都很認真地做,書寫的都很仔細。就像一個健康人的飲食一樣,只有不偏食,不挑食,才能吸取到足夠的營養和維生素。楊瀾的學習不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嗎,不偏課的楊瀾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
自信來自於內心的堅強
�
其實楊瀾還是偏科的。從小就喜歡英語的楊瀾怎麼會不偏愛英語,如果不偏愛怎麼會選擇英語專業。其實楊瀾還是很喜歡語文的,不然怎麼會在高考中,語文幾乎得了滿分?但偏科要看什麼情況,也許這裡的偏科不是楊瀾的私心而是楊瀾對語言上存在的天賦,第一次在兩種不同的文字裡得到了體現吧。畢竟,文字就是語言的符號記錄形式啊。如果不這樣解釋的話,我們怎麼來解釋楊瀾大學後的工作經歷都與語言有關呢?
從一個環境進入另一個全新的環境,首先要做的是去適應它,只有適應了環境,你才有可能發展。走進大學之後的楊瀾就經歷了這樣一個痛苦的過程。
大學裡的英語跟高中時學的英語是兩個概念。大學裡的英語以聽為主,是一種實用教育,在聽、讀、寫、用上下功夫,而高中時的英語以考試為主,是一種應試教育,在做題、書寫句子、考試方式上下功夫。當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發生碰撞的時候,一定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