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
楊瀾說:“那天,我的心理壓力大極了。我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始,雖然有專業的撰稿老師已經寫出了每期節目的指令碼,也有導演在一邊反覆地說戲,但我還是越聽越糊塗,越想放鬆也就越不放鬆不下來,最後糊塗的一點也不清楚了”。
楊瀾那時候就想著,“反正我沒有經過任何專業訓練,我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口,我不知道鏡頭的感覺,我不知道……”走進了攝像機的鏡頭裡。
楊瀾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自信好像突然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在開始錄製之前拋棄了楊瀾。楊瀾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楊瀾只能自己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有時候心理暗示就是這麼管用,你越說自己不行,你就真的是越出差錯,你如果告訴自己,我能行,那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式錄製的那天,走上舞臺以後,楊瀾突然發現自己開始怕攝像機了。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感覺。攝像機工作的時候,鏡頭前有個紅燈,在暗影裡發出詭異的亮光,有時候站在攝像機前,注視鏡頭的時候,偶爾的紅燈還會與眼睛連成一條直線,眼睛就會覺得一花,心裡就會一震,臺詞在瞬間就消失的找不到了。
這竟然成了楊瀾前期電視主持生涯裡的一塊心病。
剛開始錄製時,楊瀾也出現失誤,有時候會穿幫,有時候也會笑場,忘了臺詞的時候也時常出現。這是正常現象。劇組的人都很寬容,每次都在導演的指揮下,再次開始。楊瀾對這點一直心存感激。
第三節 在磨礪中成長
每個人都會在生活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楊瀾找到的第一個位置就是《正大綜藝》的舞臺,楊瀾的清純氣息開始成為一種全新的電視主持風格語言,在大陸地區掀起了一場屬於楊瀾的電視主持風暴。節目的火暴開創了屬於楊瀾自己的全盛時期,這一切都離不開楊瀾生命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兩個人。
�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和姜昆“說相聲”
�
楊瀾在《正大綜藝》的電視主持生涯正式開始了,搭檔是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所以楊瀾在跟姜昆搭檔的時候,就有了說相聲的感覺。
現在相聲界裡也已經開始出現了一男一女的相聲搭檔,一個捧哏,一個逗哏,形式新穎,手法獨特,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楊瀾和姜昆的啟發。
姜昆是個大名人,來正大主持節目首先就能保證節目的可看性。看過姜昆說相聲的人都知道,這個人一開口就是包袱,這種性格帶到了主持中來,形成了姜昆的相聲風格。
當前中國的主持人裡很多名嘴都是相聲出身,不知道跟姜昆第一個接觸主持人角色有沒有直接關係,或者是一些電視節目在這裡受到了啟發?
就像楊瀾後時代的電視節目主持都想找一個學英語的大學生一樣吧。
姜昆的語言風格始終離不開相聲的定位,所以姜昆的主持詼諧幽默,包袱很多,時不時地抖摟出來一個,讓現場的人都能笑出聲來。
而楊瀾的主持卻以機敏、內秀、清晰、純情為主。這樣一來,兩個人的搭檔就形成了說相聲不相聲,說主持不主持的另一種風格。或者說是,即有相聲的輕鬆幽默,又是典雅的莊重大方。只要在主持的時候適當的變化一下語言的比重,就能達到左右逢源的電視主持藝術效果。這是當時《正大綜藝》風靡全國的原因之一。
姜昆對楊瀾的評價是:“楊瀾有主持天分,乾電視這行幹對了。”
一般做節目的時候,都是楊瀾開始說一個話題,然後姜昆在後面補充,兩個人一交一替的用語言把節目貫穿在一起。但有時候楊瀾也會因為經驗不足,出現一些小差錯。
比如,姜昆是一種相聲的語氣習慣和語言邏輯,在相聲的角色裡是逗哏,逗哏就需要有人來捧哏,而楊瀾是一種正統的主持,根本不知道相聲裡捧哏和逗哏的語氣差別。有時候楊瀾一口氣就把自己需要說的話來個竹筒倒豆子,自己先痛快了再說,一回頭,才發現只顧自己抒情了,卻沒有考慮到自己應該給姜昆打個鋪墊,留下切口。說慣了相聲的姜昆,沒有了捧逗,又沒有了進入的切口,包袱就出不來了,於是只能重來。
但姜昆在這上面從來沒有埋怨過楊瀾。而且根據節目的需要,往往都是楊瀾第一個開口說話,姜昆接著說下面的臺詞,這樣一看,楊瀾無意中就成了逗哏的角色,姜昆卻成了捧哏的角色,楊瀾不是在襯托姜昆,姜昆反而在幫襯楊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