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經理頂住輿論的壓力,升任這名曾有劣跡的人。果然在那名工人擔任廠長後,整個分廠的工人每人每天都能組裝四十隻電鍍表。有人仍不服氣:“連坐過牢的人也能當廠長,那人人都可以當廠長了。”
聽到這樣的反對聲音後,公司經理理直氣壯地反駁說:“你能把組裝效率從十隻提高到四十隻嗎?如果不能,就要誠實地承認對方有能力,比你強。”
世上只有偏才,沒有全才,有所長必有所短,所以正確的用人之道,在於善用對方的長處,而非要他成為“完人”。你用他的長處,他就是“能人”,相反,你用他的“短處”,那他就是“笨人”了。
所以,領導者要想獲得人才,要想得到人才的幫助,就要先懂得發掘每位下屬的優點,善用每位下屬的長處。
txt小說上傳分享
你敢用別人不敢用的“人才”嗎
即使你引進的人才無法幫助自己拓展事業“版圖”,也並不能說明你當初的決策是錯誤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後引進人才的步伐。
在選聘人才為自己辦事時,慎重是應該的,但是,過於優柔寡斷只會使自己喪失真正的人才。
事實上,人才的優劣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考驗,而且,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證自己所聘用的每一個人,都能產生絕對的經濟效益。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揮筆寫下千古流傳的名句:“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意思是說,要驗證寶玉是真是假,就得用火燒三天;要分辨一個人是不是貨真價實的人才,必須等上七年。這無疑說明了識別事物的真偽、鑑定人才的優劣,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考驗。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在選用人才時,要有敢冒風險的精神和開闊的心胸,因為,有關人才的決策與其他決策一樣,不可能有絕對成功的把握。
有位知名的科技公司老闆曾經講過:“引進三個人才,有一個能發揮作用,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有人免不了擔心,花上這麼大筆的人事費用是否值得?假如招進來的是一個庸才或是根本做不出成果的蠢材,豈不是白白浪費金錢?
這時,你必須牢記一句話:“不管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試著去做。”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缺乏的就是冒風險、壓“賭注”的勇氣與膽識,在不該猶豫的時候思慮萬千,擔心上當受騙。
例如,遇到一個人才各方面條件都很好時,招聘企業就懷疑,既然這個人條件這麼好,原公司為什麼還要放人呢?若人才從環境好的公司到環境差的公司,招聘企業就更懷疑這其中有見不得人的“名堂”。總之,對所聘請的人才的真實能力不敢輕易相信。於是,出現了這樣一個怪現象:沒有人才時就到處嚷著缺人才,當人才送到面前時卻又不敢用。
不要苛求自己引進的人才非得百分之百成功。如果你不敢大膽嘗試,就會把許多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拒於門外。
反過來說,你想要引進適合的人才,就必須有敢冒風險的精神,做好交學費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你引進的人才無法幫助自己拓展事業“版圖”,也並不能說明你當初的決策是錯誤的,更不能停止自己今後引進人才的步伐。
txt小說上傳分享
你是在磨鍊人才,還是折磨人才
接受考驗、鍛鍊,吃苦受累,這無可非議,但是許多領導者只給員工準備了受苦的“條件”,卻並沒有提供學習實際本領的條件。
剛踏出大學校門、擁有較高學歷的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通病是:高傲自信,想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能。
他們在具體工作上不墨守成規,而是銳意進取並積極創新,但往往急於求成,忽視檢討工作的正常步驟和品質的要求。正因如此,許多領導者都會把剛來的社會新鮮人先放到基層接受鍛鍊,讓他們由好高騖遠變成腳踏實地。
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思路和方法是正確的,但在實際工作中,執行起來卻往往變了調。為什麼呢?
一是,在許多中層幹部的心中,並不是真的要讓這些社會新鮮人接受磨鍊,而是帶有殺殺其銳氣、給點顏色讓其瞧瞧的意味。尤其是學歷不高、從基層爬起來的小主管,更抱有這種心態,他們會在心裡輕蔑地說:“哼,大學生有什麼了不起?沒有實際經驗,連一個工人都不如!”
接受考驗、鍛鍊,吃苦受累,這無可非議,但是許多領導者只給員工準備了受苦的“條件”,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