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4 頁)
消費者張貼照片,和特定群體甚或全世界分享,他們也可以在自己或別人的照片上貼標籤,使他人更容易搜尋到這些照片。貼標籤和群眾分類(folksonomies)會在後續章節中討論。多數的照片分享網站都是免費的,獲利來源是廣告(如Flicker; Twango; Ringo等),另外像照片加工網站的獲利來源,則是照片沖洗或儲存照片。
手機可以操作的部落格,讓使用者透過手機輕鬆上傳照片和影片(而且比上傳文字更容易),手機部落格的出現,使世界各地湧現了一群透過手機在各地“漫遊”的記者。也有人稱這些移動部落格為“手機影片部落格”(Mobile Vlogging),也就是利用手機拍攝影片後,上傳到網站上。許多手機都提供拍照和上傳的功能,只要輕輕按下一個按鍵,動作就完成了。
整體來說,我們必須注意,部落格正同時走向兩個方向。一方面,部落格因為影片和其他功能而更趨精緻;另一方面,卻也變得更簡單。以Twitter為例,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通常只有一兩句話,讓嚷著“沒時間”的人也可以透過手機撰寫部落格。
“網路播放”是在網路上以流媒體技術傳送聲音或影片。網路播放顧名思義,就是在網路上播出,現在幾乎所有非數字廣播電視臺(BBC、CNN、AIJazeera 等)都擁有網路播放機制,另外也有一些小型組織和個人成立網路播放電臺。網路播放所使用的流媒體機制(持續傳送而且下載檔案的方式)雖然使錄製更困難,卻也能提供某種程度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第8章 消費者自創內容(3)
若說遊戲引擎電影是消費者自創內容最具突破性的技術一點也不為過。遊戲引擎電影運用實時互動遊戲中的影象引擎來製作電影,也就是使用遊戲中的工具和資源,在實時性、3D、虛擬的遊戲世界中拍片。這種全新的CCC形態,近來突然出現在遊戲中,消費者刻意運用遊戲工具做一些非關遊戲的事,這些機制原本是為了玩遊戲而設計,沒想到卻用來拍片。
CCC驅動力3:社會化網路提供平臺
一般來說,閱讀內容的人遠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