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目錄
一、一夜十八張(1851)
二、長毛軍(1851——1869)
三、陰陽鼓(1870——1873)
四、貞潔坊(1874——1911)
五、搶婚(1912——1930)
六、戰爭(1931——1949)
七、共和國(1950——1952)
八、人民公社(1953——1958)
九、大饑荒(1959——1970)
十、成長(1971——1976)
十一、苦戀(1977——1980)
十二、分田單幹(1981——1983)
十三、嫁娶(1984——1992)
十四、宗族千古事(1993——2000)
十五、淪陷(2001——2008)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仁善河谷
歡迎降生到仁善河谷,山不轉水轉,磚做的房屋流水的軍隊。這裡趕集叫逢圩,上課開會也叫逢圩,沒有安靜的時候。這裡插秧叫做蒔田,儲存了最古老的農耕傳統。這裡不拜菩薩,只敬神,天神地神祖宗神,祭祀穆而不淫,哀而不傷,繼承了最古老的儒家文化。
請把年長的叫仁兄,年幼的叫仁弟,不是階級兄弟,八百年前確實是一家,方圓五里十八村都同姓。逢圩的時候請不要跟男人打架,他很有可能就是你的族伯族叔;請不要跟姑娘*,她很有可能就是你的族姑族姐。不幸與族姑發生了愛情,叫做仁愛,族姑的肚子被搞大了叫做仁厚,偷情的結晶叫做仁果,宗族流放他們算仁慈,跑到祖籍地被不明真相的族人接納叫仁義,分割田地給他們種植叫仁政。
千里迢迢來殖民要與當地人善處,原住居民退縮叫善鄰。太平天國流寇似無善心,紅軍進入應有善意,國軍圍剿卻不善戰,他們都跑了族人自己來善後。倭寇本非善類,民團決不善讓。民團團長有過很多善舉,改朝換代卻不得善終。
宗族千古事,家族的譜系儲存完好可稱善本,傳宗接代叫做善續。
本文的宗族是張家曲江派的一支,歐陽修在《新唐書&;#8226;宰相世系表》中記載了曲江張氏的始祖:“始興張氏亦出自晉司空華之後,隨晉南遷,至君政,因官居於韶州曲江。”韶州就是韶關,始興、曲江現在都是韶關市轄區的縣,韶關曾經也叫曲江府,宗族分流遷徙之後,祠堂的匾額上依然書寫著“曲江風貌”,不忘祖先。
先祖中的名人在支線上可以追溯到張君政的曾孫張九齡,唐玄宗時候的宰相,皇帝生日那天獻《千秋金鏡錄》祝壽。主線上可以追溯到九十四世祖張華,三國一統的功臣,善鬥狐狸的才子。歷史與繁衍是偶然的,西晉“八王之亂”時,張華被滿門抄斬,唯有其孫張輿僥倖逃脫。張華寫過情詩: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不曾遠別離,安知慕儔侶?被鍾嶸評為“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再往前可以確定八十世祖張良,為漢高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往古當然可以一直追捧到立姓始祖張揮,“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為弓正,始造弓矢,張羅以取禽獸。”少昊國,就是著名的“雞毛當令箭”的國度,那時以鳥命名官職,鳥的羽做官階。鳥官,本來並不是罵人的,孔雀官與野雞官差別就大。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一夜十八張(1)
咸豐元年,仁善河谷來了一個布鞋長衫皮帽的客人,從廣東到江西探親,用官話向過往的人打聽一個叫千煙洲的地方,以及一個名叫芝蘭的女子。但本地的男女老少都嚴正地告訴他,沒有這家村,沒有這個人。
教芝所以來,是因為確信有,鴉片戰爭的前一年他還來過,記憶中的大路和臨近的村莊都還是原來的樣子。他甚至記得腳邊那條小溪,他曾經跟表姐芝蘭一起玩過水,小魚放肆地啃他們的腳背,小蝦逃不脫他們的手掌心。教芝敢肯定就在這裡,吉安府、泰和縣、仁善鄉、五都。教芝所以問,也是因為沒看見,因為根據他用參照物定位的地方,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野。記憶被事實否定,教芝依然不甘心,他唱了一首仁善河谷的童謠,芝蘭教會給他的,“烏溜鰨���習叮�硪慧縭海��鋃�槳搿!彼檔氖俏諍諢�鐧耐滄戴}魚實在是大。
鄉人很驚異,但是同情地說,這隻能表明你可能來過這裡,但不能證明這裡有個千煙洲,更不能證明有個芝蘭。
“沒有村,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