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設計,成功地設計了
用光學方法得出的付立葉變換濾波器,從此他們走上了一條共同合作的道
路。在維納的指導下,李鬱榮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在清華大學任教授。
李鬱榮積極向校方建議邀請維納來華講學。1934—1935 年期間,維納收
到清華校方發出的邀請信,具體是梅貽琦校長和工學院院長兼電機系主任顧
毓琇,邀請他來華講學一年。維納對外國的中國之行充滿激情。他不僅為了
旅行本身而熱愛旅行,更主要的是父親教育他知識世界作為一個整體,每個
國家不管它的地位怎樣崇高,都只不過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地區。他從來就認
為,歐洲文化比任何偉大的東方文化更優越,只是歷史上暫時的插曲,因此
他迫切希望看看這非歐羅巴國家,透過直接考察來了解這些國家的生活方式
和思想方式。
不久以後,他從日本來到中國。在清華大學安居下來之後,他參加了數
學系主任熊慶來的宴請。他在清華大學講課用的是英語,所有的學生部能容
易地聽懂。這些學生後來不止一個從事數學和電氣工程,他們現在分佈在中
國和美國的各個大學裡。課餘時間,維納常常在教學樓附近啜飲由系裡的公
務員泡的茶,跟同事一起下象棋、五子棋或圍棋。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和李鬱榮博士繼續合作,發明了新式繼電器,這
項發明作為專利被貝爾電話實驗室買去,鎖在保險櫃裡,變成一紙空文。但
這個成果使維納考慮到把濾波技術應用於測定生物神經和肌肉的電勢功能,
為以後的控制論打下基礎。抗日戰爭的炮聲打斷了維納和李鬱榮的繼續合
作。1936 年,維納取道海上去奧斯陸參加國際數學家會議。維納對中國人民
的抗日鬥爭深表同情,後來曾多次聲援和募捐,並要求美國幫助中國共產黨
領導的部隊。
五、控制論的誕生
猶太血統的維納回國以後,1940 年到1945 年,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的
工作。德寇飛機危及英倫三島,入侵飛機的速度超過了用人的目力控制高射
炮所能反應的限度。維納在一項空防工程中研究飛行曲線,和工程師比格勞
合作解決預測問題以及實現這個理論裝置的結構,這很自然地涉及反饋,即
用理論位置和實際位置的誤差作為輸入來加以調節,這是生物神經控制活動
的一種典型機制。他稱這忡方法為負反饋,他們用這種負反饋來控制戰艦炮
的電力輸入。當高射炮瞄準的方向和計算所指示的高射炮應當瞄準的方向不
同時,這個差用來調節炮塔的電力輸入,使炮塔更接近於所希望的位置。
他請他的朋友——神經生理學家羅森布呂特博士——注意這個由比奇洛
和他一起產生的想法。維納等所提的具體問題是:有沒有這樣已知的神經錯
亂:病人在禁止時不顫抖,但當試圖做某種行為,例如拿一杯水時,他就越
來越歷害地搖晃直至這行為失敗。羅森布呂特博士回答說:這種病態狀況是
很有名的,稱為動作震顫;這種錯亂的病灶往往在小腦。小腦控制我們有組
織的肌肉活動和這活動發生的水平。因此,他們關於反饋在人體控制中起很
大的作用的猜測為下述確鑿事實所證實:反饋的變態同正常和有組織的人體
行為的一種公認的變態形式非常相似。
1946 年夏天,在法國南錫大學舉行一次的民間有關調和分析的數學會
議,維納應邀參加,事實上,這次會議基本上討論他的思想。在這裡,他認
識了一個出版商,布林巴基團體的創造人弗賴曼。應弗賴曼的要求,他答應
寫一本書。維納被這件工作弄得很苦,首先使他感到頭疼的是:取什麼書名
及為這個論題取什麼名稱。控制論這個術語是他能夠找到的表達這個概念所
適應的一切領域的控制技術和科學的最好詞語。維納有關控制論的思想的整
個背景都在於他早期工作的經歷。控制論除了在現有的科學中所起的作用以
外,還必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