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象則不同,他對事充滿耐心、不厭其煩,事無鉅細,一抓到底,
任勞任怨。佩利遇到棘手問題都要交斯坦頓解決,儘管他有時有不同意見,
一旦佩利拍板,他都會全力執行,即使解僱人充當打手的角色,他也毫無怨
言,從無必要擔心他會陽奉陰違。此外,斯坦頓的獻身精神還表現在他辛勤
工作卻從不肯為自己要求額外報酬,甚至為了CBS 放棄了到華盛頓擔任內閣
部長。於是,佩利退休後,斯坦頓是繼任董事長的眾望所歸。
然而,事實卻太出人意料了,在1966 年3 月份的董事會議上的最後幾分
種,佩利卻突然改變了主意,表示自己“絕不退休”。為此,CBS 內外許多
人為斯坦頓憤憤不平,他們相信佩利不退休將權力正常移交斯坦頓,對公司
的發展無異是一場悲劇。
不久,斯坦頓在沉默中退休,總經理由泰勒繼任。泰勒有頭腦、有思想、
有個性、有經驗,很快就贏得下屬們的尊敬,並在三年內的時間就使CBS 贏
利4 億美元,這樣的成績是無與倫比的。然而,泰勒卻不是那種俯首貼耳的
人,對佩利高高在上對他的盲目指手劃腳從不買帳,常常會堅持已見、直言
不諱。正因為這些,佩利還是將他解僱了,這同樣使許多人憤憤不平,局內
人則一針見血的指出:“這就是佩利的真面目”。
輿論界為泰勒打抱不平,《商業週刊》評論說:“CBS 興旺發達,佩利
卻舉起大斧,除掉了功臣。”任何批評都動搖不了佩利的決心,他又為自己
選擇了合適的接班人——貝奇。
上任之初,貝奇工作並不順利,CBS 節目的收視率已落後於NBC,合作電
臺的數量甚至少於NBC。貝奇以開放樂觀的態度迎接這場挑戰,經過他的慘
談經營,到1979 年,CBS 重新成為美國最大廣播公司。然而,佩利卻對貝奇
在工作緊張時候仍有閒情去學飛行及渴望早日代替自己的“野心”很厭惡,
於是再次解僱了貝奇。貝奇的被解僱使輿論界再次為之大譁,華爾街的服票
市場也引起振盪,甚至使CBS 董事會的所有成員都對佩利不滿,但都無濟於
事。不久,佩利又選擇了新的接班人威曼。
威曼鑑於幾位前任的結局,婉轉地向佩利提出,後者應在適當的時刻退
休。這也得到董事會多數成員的共鳴,他們也覺得再讓這位昏庸老人為所欲
為,勢必影響CBS 的前途,佩利勉強答應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退休,由威曼
接班。
1981 年春,佩利正式退休。但這並不代表他完全不管CBS,多年來公司
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還要密切注視公司的發展。但年老的他以已跟不
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很少花時間去進行市場調查和金融分析,一味提出各種
脫離實際的建議。起初,威曼及其同僚對佩利的指手劃腳尚能容忍。但忍耐
是有限度的,用來應付佩利種種要求的時間太多了。威曼不得不委婉地向董
事長提出,董事會一般性會議他不必參加,只對最後的決議表示意見即可。
佩利對此異常憤怒,卻暫時無可奈何。威曼已在CBS 站穩腳跟,並以出
色的表現贏得人心。在他就任董事長後第一年,CBS 總收入46 億美元,純利
潤達2。12 億美元,這是佩利在任時遠未能達到的成就。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佩利經過幾年的準備,1986 年成功地趕走威曼,
重任CBS 董事長。85 歲的佩利在生命垂危之際又重新執掌了大權。
歷史有時會出現驚人相似的一幕,希望後人好自為知,只有激流勇退才
能順應時代的發展。
(賀雄飛)
“不,他們要現在復工”
——神秘的報業大王馬克斯韋爾
1991 年11 月5 日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西大西洋平靜的海面顯得深
邃而神秘,下午5 時,一具碩大、赤裸的屍體突然漂上海面。這一事件立即
轟動了世界,次日,全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