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光合作用的實驗室,弗蘭克當了那個室的主任。在他幹1949 年退休以後,實
驗室主任由他的同事和朋友迦夫朗繼任,但是弗蘭克仍然積極參加了實驗室
的工作。
作為一位正直的猶太科學家,弗蘭克對法西斯勢力的反動性是有深切體
會的。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為了挫敗法西斯黨徒統治全世界
的妄想,性情溫和的弗蘭克也不惜中止了自己的學術研究而參加了研製原子
彈的計劃。他在芝加哥的“冶金實驗室”中領導了化學部的工作。在德國投
降以後,他也像許多別的科學家一樣密切關注了原子彈的使用將引起的後
果。當時冶金實驗室的主任組織了一個委員會來考慮原子彈的“社會政治後
果”,成員包括三個物理學家、三個化學家和一個生物學家,由弗蘭克任主
席。1945 年6 月11 日,在新墨西哥原子彈試驗的6 天以前,他們把一份報
告提交給了陸軍部長,這就是所胃的《弗蘭克報告》。他們在報告中指出,
美國政府如果輕率地使用原子彈,就將失去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從而應該把
原子彈的使用看成重大的政治決策而不是軍事決策。他們指出了核軍備競賽
的危險性,並反對把這種空前可怕的毀滅性武器直接應用於人類,而是建議
首先在一個無人居住的地區顯示力量,以威懾敵方。不論人們是否同意這些
觀點,這一活動本身總是體現了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而《弗蘭克報告》也
成了世界和平運動的重要文獻之一。大戰以後,弗蘭克沒有擔任任何政府顧
問之類的職務,但是科學家們還是經常和他聯絡並徵求他關於科學家社會責
任的意見。
大戰以後,弗蘭克又回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而且這一課題成了他一生
最後幾十年中最主要的興趣。
弗蘭克一生誠樸坦直,以平等態度待人,從不擺架子,也不矯揉造作,
從而深受同輩和晚輩的尊重和愛戴,人們不僅樂於向他請教學術問題,而且
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困難時也經常去尋求他的勸告和幫助。他離開了德國十
幾年,經歷了不平凡的變亂。因此,他在戰後第一次返回德國時心理上是很
有負擔的。他不知道德國人會怎樣看待他。結果卻是,不但他的老朋友們對
他很親熱,而且更多的人們也熱烈歡迎了他,在那以後,他又不止一次地訪
問了德國。
弗蘭克一生獲得了許多榮譽。除了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美國的倫福
德獎章以外,他還於1951 年獲得了德國物理學會的普朗克獎章,於1953 年
和玻恩等人一起成為哥廷根的榮譽公民,海德堡大學和德國一些別的大學都
授予了他榮譽博士學位,他是世界上許多著名學術團體的成員,並於1964
年4 月成為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的外籍會員。
(金瑞)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兩次改變了世界的偉人尼爾斯·玻爾
在寥若辰星的歷史巨人中,尼爾斯·玻爾是其中極為璨燦的明星。儘管
他沒有愛因斯坦那樣聲名顯赫,但真正懂得物理學的人都深知:他完全可以
和愛因斯坦並駕齊驅。原子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就有賴於他的科學研
究,以及他所發揮的影響。從對於同時代和整個世界的生活發揮指導作用這
一點說,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提並論。
他的影響之大已遠遠超出了他所從事研究的物理學領域。在把人們引入
神秘的微觀領域,科學地揭開世界本來面目的道路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向
何處發展的程序中,以及戰後如何利用原子能的問題上,他兩次改變了世界
的程序,這大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就是靠了這些,當代一批最強有力的人物和最卓越的科學家都信賴他,
聽命於他。他是盧瑟福的學生與合作者,愛因斯坦畢生不可缺少的備受尊敬
的挑戰人;他是丘吉爾的對立面;他是許多卓越科學家如:海森堡、泡利、
狄拉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