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不敢回去,一路要飯流浪到縣城,去找他的親媽。
歐氏見到了身體健壯可又襤褸不堪的兒子,心酸淚下,就把兒子留在身邊。好在壯鄉民風純樸,陸榮廷倒也不受欺負。繼父家庭的生活還不錯,陸榮廷還被送去讀了鄉塾,做了學生。
好景不長。陸榮廷才讀了一年書,媽媽歐氏積勞成疾,散手人寰。他失去了最後的依靠,成了孤兒。
還未成年的孤兒陸榮廷只好到一個姓黃的傘店去當童工。黃老闆跟他爸爸熟識,因此對他也還可以;老闆娘卻刻薄得很,拿他當奴隸使喚,一不順心就拳腳交加。不時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陸榮廷只能到母親墳上去大哭一場。
不堪老闆娘虐待的陸榮廷向黃老闆借了五十六個銅板,從此開始流浪生涯。他的工作是在集市人多的地方行竊,宿舍是一座觀音閣,床鋪是觀音閣裡的一口空棺材。其間因膽敢爬上縣衙門的圍牆去偷裡面晾的衣服,而被追捕得狂奔五十多里,再也不敢回縣城。
一戶姓阮的人家見他高大俊美,有意收他為義子將來養老。剛落下腳來的陸榮廷又因愛好賭博,輸了精光卻又賴帳,被當地人將衣褲扒光赤條條回家。陸榮廷羞愧難當,拜別阮氏養父母,另謀出路。
到和越南交界的龍州混世界的陸榮廷先在賭場打雜,因為身高力大,有機會到龍州府當了兩年聽差。這兩年間他講交情重義氣,又頭腦靈活,人緣挺不錯。不料又有飛來橫禍:龍州有所法國的天主教堂,養了一隻惡狗看護;這條狗見誰都狂叫,居民經常被它嚇得要死,甚至被撕咬傷害,大家敢怒不敢言。某天陸榮廷經過那個天主教堂,惡狗照樣衝過來對他狂吠,小陸想也不想,狠狠一棍子把那狗打了個腦漿迸裂。
法國人找到龍州府問罪,陸榮廷的這份工作就丟了。懷著對法國佬的憤恨,陸榮廷找到了一份新差:給土司(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的頭兒)看家族墳場。土司給了陸榮廷一枝槍,在陰森森的夜間墳場裡,百無聊賴的陸榮廷只以練習槍法消磨時光。這段看墳歲月,使他膽量大增,並練出了百發百中的好槍法。
法國人似乎專門和他做對。一天,陸榮廷買了條魚拎在手上走,不巧碰到了一個法國人的衣服,法國人勃然大怒,朝他臭罵不迭;陸榮廷反正不懂法語,就裝聾做啞只管走自己的;不料法國人見他捱罵沒反應,以為他好欺負,一路跟著他,百般辱罵過來,直到一條船上。陸榮廷忍無可忍,大吼一聲“媽賣出!”(壯語:你媽的)一拳將法國人揍到水裡,再拿一根竹竿死命地捅,直到水面只剩一串氣泡。
犯了人命案、而且是洋人的人命案的陸榮廷先逃到越南境內,再折回來,加入當地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團體“三點會”。憑著他的槍法和膽量,很快就成為水口地區的“大哥”。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陸榮廷以為迎來了他的一個人生機遇,他去當了兵。在戰爭中,他驍勇異常,屢建功勞。
中法戰爭是中國近代與列強開戰中唯一獲勝的戰爭,可是在勝利的情況下,清政府和法國簽訂和約,軍事上勝利的結果是政治上的失敗。
戰爭結束,陸榮廷所在的抗法部隊被解散。陸榮廷和一干離開軍隊就沒正常活路計程車兵跪倒在清軍將領唐景崧面前,苦苦哀求留下。唐景崧對他們雖然同情,但也沒有辦法,仍將他們打發出軍營,不過送給了他們一些槍支。
陸榮廷自此開始了他後來被人稱讚的“義盜”生涯。他集合一幫兄弟,在中越邊境做起土匪,專搶法國人。他給手下立下“三不搶”的規矩:一不搶中國人,二不搶窮苦人,三不搶附近的人。有一次部下搶了附近的越南人,陸榮廷火了,說:“我們在這裡吃飯,就不要在這裡拉屎!”
這支紀律頗好的土匪隊伍因遵守“三不搶”原則,因此不但沒有民憤,還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援,時常給他們提供掩護以及報信之類。而法國人可就倒了大黴,被神出鬼沒的陸榮廷隊伍打擊得無法安生。
某次,陸榮廷的得力部下畢亞一被法國人打死。為給他報仇,1892年,陸榮廷在越南那蘭圩襲擊法國部隊,打死法軍官兵二十二人,活捉一人。這是陸榮廷反法最大的一次戰果。
這個倒黴的俘虜被陸榮廷用鐵絲穿透鼻子,牽到畢亞一的墳前砍頭祭祀。後來,法國駐越南總督在那裡立了塊石碑,上用法文寫著“紀念陸亞宋突然殺害的22位多威大衛部隊官兵”。
陸榮廷的槍法之準在他做“義盜”期間成為傳奇。他的後輩李宗仁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陸榮廷被法軍在山間追趕,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