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滇味文化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黑暗召喚師弱?開局召喚黑影兵團領主:兵種上古神魔,就問怎麼輸網遊之極品商人重生三十年頂級球星打造商業帝國大姚穿越重振籃聯我!被PDD賣掉的世界冠軍上單lol:從帶飛夕陽紅戰隊開始巨星閃耀星災傭兵圈養萬鬼成神NBA:開局背鍋,我帶隊總冠軍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部落衝突:天宸秘卷我真不是神仙網遊之鏢局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存著古樸粗獷的摔跤競技傳統。而關於摔跤,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撒尼村寨裡有一個青年叫若格帕。父母很早就死了,也沒有兄弟姐妹。有一天,他正在犁田,看見遠處來了一個異鄉的客人。這個客人走近之後,看見若格帕犁田行走如飛,感覺很新鮮,就和他攀談起來。若格帕透過交談,知道這個遠方來客就是流落到這裡的建文皇帝。

建文皇帝和他說了一會兒話後,就在田頭歇息,突然覺得肚子很餓。若格帕就把自己帶來的苦蕎粑和蜂蜜拿出來招待他,皇帝越吃越愛吃,就問若格帕:“這樣好吃的東西是誰幫你做的?”若格帕家中養有*十群蜜蜂,他聽到這話之後,就和建文皇帝開了個小玩笑,說自己養著*十萬兵馬,手下管著*十個王子。皇帝聽了很吃驚,瞪大眼睛說:“你的兵馬比我的還多啊!”接著,兩人越說越投機,竟然到了無話不說的境地,還結拜為兄弟,長期吃住在一起。

第三章 彝族文化(6)

有一天,建文皇帝和若格帕到山上放牛,一頭大牛突然得了病,肚子脹得像鼓一樣,倒在地上動不了。他倆急忙去東山、西山、南嶺、北峰找草藥,終於找到一棵。他們把藥搗成汁水,灌進牛肚。牛吃了草藥後,拉出稀屎便好了。兩人見狀,高興得跳了起來,並互相擁抱著在地上打滾。

這事被附近一個牧羊人看見了,還以為他們在打架,就上前去勸解。可當知道具體原因後,就笑著說這可是好事啊,你們應該互相抱著使勁摔,多跌幾跤才痛快!這樣就能把那些病魔摔掉了!

從此,撒尼村寨的人們為了保佑人畜能夠安康,經常舉行摔跤比賽,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七、彝族“阿哩調”

彝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過年過節、舉行祭祀、歡慶豐收、婚喪嫁娶,彝族人都要請來民間歌手彈四弦、唱長詩,敘述本民族的歷史,頌揚英雄豪傑。在彝族歌曲中,“阿哩調”最為出名。

“阿哩調”是彝族各種情歌的統稱,也是彝族男女青年表達自己感情的一種形式。其種類很多,具體可以分為:男女相互試探的“試心調”、讚美情人的“誇誇調”、傾訴自己衷情的“分別調”、表達永世相愛的“真情調”、歌頌真摯愛情的“迎花調”、失戀後唱出自己憂怨的“失戀調”。

“阿哩調”中的每種小調,曲子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唱詞卻不固定,大多都是觸景生情,有感而唱。唱詞多用五言和七言,用詞自然樸素、耐人尋味。

每當到了傳統節日,彝族青年男女就開始自編自唱,傾訴自己的衷情。許多青年男女都是由“阿哩調”作引線而締結的姻緣。

最近幾年,“阿哩調”又有了新的發展,文藝工作者綜合了彝族民歌音調,並融入唱詞、韻白、動作,用以表現故事情節和人物,創制出了“白話腔”,與原來的“阿哩調”相比更加動聽。

八、彝族“跳樂”

跳樂在彝族語中叫“扎拉作”,也叫“煙盒舞”、“跳弦”、“跳三步弦”,是峨山彝族各支系中流行最廣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在彝族村寨中,男女老幼人人會跳,而且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見四弦響,腳杆就會癢。”說明彝族人十分愛好跳樂。

彝族人為什麼會喜歡“跳樂”呢?據傳說:很早以前,彝族人還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他們在春播時,白天給土司頭人種地,晚上才能藉著月光種自己家的“火地”。很多時候,火地裡的火灰還沒有完全熄滅,人們就要光著腳進行勞動,結果腳被燙之後,就抬起來跳兩下,口中還喊著“阿嘖嘖”,這就是此舞蹈的基本步伐。後來,農閒時,人們就在月光下跳這種舞蹈,很快就成為青年們喜愛的一種娛樂形式,最初被稱為“跳月”,後來逐漸被叫成“跳樂”。

“跳樂”的節奏比較奇特,一般都是五拍,伴奏樂器是笛子、大小三絃、樹葉等。吹笛子的人是舞蹈的指揮者和領舞者。舞步始終跳躍,一般跳三步,然後抬腳跳兩下,與對舞者對腳,也有在抬腳對舞時自轉一圈的。該舞蹈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曲調很多,節奏感也比較強,最大的特點就是人數不限,時間不限,男女相間圍成圈就可以開始跳了。

據彝族的老藝人說,跳樂調有七十二調,但是舞蹈曲調主要分為“攏總調”和“雜弦調”兩部分。“攏總調”的動作很簡單,它是跳樂入門的基本動作和開場舞蹈,因此在彝族人中有這樣一句話:“會跳不會跳,先跳攏總調。”而在彝族各支系跳樂舞中,他們都是以“攏總調”開頭,然後再轉其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四夫相爭:女王很強手我不能停止懷念蘇暢暢加薪奮鬥記闖蕩修真界和牛島同學談戀愛情定煞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