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和粑粑後,一家人就開始忙活著殺豬、殺雞,準備過節的午餐。
吃過午飯,大家就來到村寨裡的平坦場地,此時小夥子們上山砍來6根很粗的竹子做鞦韆。
接下來就是隆重的盪鞦韆儀式,主持這個儀式的人叫“莫叭”,由大家在村中推選一個兒孫滿堂、勤勞簡樸、年紀在60歲以上的老農擔任,鰥寡孤獨、好吃懶做的人不能當選。
盪鞦韆儀式開始後,“莫叭”端著一碗糯米做的3個白顏色和3個黑顏色的糰子,口裡念著“裡那施米黑衣巴”等祝詞,把黑糰子丟進草地,表示辭去舊年;接下來再念“裡普述十喝色七拉的”等祝詞,表示盼望新年來臨。隨後,全寨的壯年一起鳴火槍,青年一起敲芒鼓,“莫叭”雙手把鞦韆推三下,然後男女老少就可以去盪鞦韆了,據說這樣能消災除難、長命百歲。
在節日的最後一天,“莫叭”又念一遍“裡那施米黑衣巴”、“裡普述十喝色七拉的”等祝詞,把鞦韆繩向下推三下,用刀把它割斷,表示節日就要完全結束了。接下來,全村寨的小孩子們敲鑼打鼓,到各家去祝賀節日。
在節日最後一天的晚上,全村寨的人在草坪上燃起篝火,大家拿出桌子,擺好酒肉、水果和其他食物,年青人跳“阿拉楚”扭鼓舞,有的則在一邊唱民歌,老人們席地而坐觀看年青人表演。就這樣,大家徹夜不眠,狂歡通宵。
十、哈尼族“阿瑪突”
哈尼族在農曆二月屬龍的日子,都要過一個傳統的節日——“阿瑪突”。“阿瑪突”又叫二月年,包括祭山、祭祖、祭社林等內容。
在“阿瑪突”的第一天,哈尼族人要殺雞祭外鬼,然後用竹籤編成符抵禦外鬼進入家中。清晨時,全村的男女老少還要自動到井邊去掏井,併除草掃地,然後由村寨裡的魔巴或威望很高的部族長老,在井邊殺一隻白色的公雞,祭祀水井之神。
祭祀完水井後,哈尼族人還要祭山。這裡的人認為水來自於山,山靠林養育,他們一般把水井建在樹下。到了中午,就要祭寨心塔。它是建寨的最早地點,一般用泥土壘成後立於村寨的中央。祭祀結束後,以寨心塔附近的人家為起始,每家準備一桌酒席,順次序挨家挨戶往下排,稱街心酒宴。村子裡的男性都得參加這個宴會,以達到凝聚全寨人的作用。
宴會結束後,全寨的男人都得去祭樹林。樹林在村子附近,村寨中的人不許動這個林子裡的一草一木,女人則禁止進入。在祭樹林時,魔巴、族長、長老三人帶領兩個裝扮成一男一女的小夥子,敲著鑼,帶著準備好的3個鵝卵石進行血祭樹林。這三個鵝卵石:一個用狗血染紅,放在樹根右側,表示祭鬼;一個用本寨處女的經血染紅,放於樹根左側,表示祭龍;一個用豬血染紅,放於樹正中的前方,用於祭社林和祖先。裝扮成一男一女的兩個小夥子則代表童貞,站在樹的兩旁。魔巴、族長、長老三人一邊念祈求五穀豐登、人丁興旺、消災滅難的咒語,一邊向三塊石頭拜祭。這樣的祭祀活動一共進行7天。這時候人們要停止一切生產和集市活動,此時如果有人來到了村寨,就必須等祭祀全部結束後才能出寨。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章 白族文化(1)
白族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等地區。白族的先民史稱“滇焚”、“叟”、“爨氐”、“白蠻”、“白人”、“民家”等。自稱“焚子”、“焚兒子”、“白尼”、“白夥”。白族人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絕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語言,通用漢語。當地有著其他民族鮮見的風俗與崇拜現象,很是耐人尋味。
一、白族雄雞圖騰
白族先民把雄雞作為本民族的圖騰已有很悠久的歷史,這種文化現象在現在白族人居住區的風俗活動中還能找到一些蹤跡。例如在白族人的婚姻大事中就要用到雄雞。如果白族小夥看上哪家的姑娘,男方就會請媒人領著小夥子,提著菸酒糖茶四色水禮,在農曆雙月的十五晚上悄悄地上門提親,還要問女方的生辰八字。無論小夥子和姑娘是否認識,只要媒人說明自己的來意,不管以後這門婚姻是否成功,女方家都要殺一隻大公雞做夜宵,用雞肉和雞湯來款待上門的求親者。
雄雞圖
如果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相投,而且姑娘和父母也同意這門親事,男方家就選定一個好日子,舉行訂親儀式。在定親這天,男方要給姑娘送來一些首飾做信物和一些新衣服,此外還必須送來一隻掛彩的大紅公雞和兩瓶烈酒,這就叫“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