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寫過一篇〃記〃文。現在毛出面為之斡旋,既在正印官面前為王疏通,又勸王去陪個不是。王的回應特別見心學的藝術,也表現出陽明政治家的水平,絕不是半生不熟的政客的技術。他給毛寫的信相當漂亮:
昨承遣人喻以禍福利害,且令勉赴太府請謝,此非道誼深情,決不至此,言無所容!但差人至龍場陵辱,此自差人挾勢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龍場諸夷與之爭鬥,此自諸夷憤慍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則太府固未嘗辱某,某亦未嘗傲太府,何所得罪而請謝乎?跪拜之禮,亦小官常分,不足以為辱,然亦不當無故行之。不當行而行,與當行而不行,其為取辱一也。
因為在龍場的爭鬥是差人大敗輸虧,所以陽明故作高姿態,先給太府一個臺階下,再騰開自己的身子:我與太府之間沒有任何衝突,所以不存在我必須去謝罪的問題。真弄得長官無話說。然後,陽明又柔中用剛的說:〃某之居此,蓋瘴癧蟲毒之與處,魑魅魍魎之與遊,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蓋在於我無動於心。太府要加害我,我也只當是瘴癧,蟲毒,魑魅魍魎而已爾,我豈能因此而動心?
這可能是陽明悟道以後的第一次牛刀小試。相當冷靜又口舌如劍,著眼點大是不俗。只有不動心才能找出最合適的〃心〃來與魑魅魍魎較量,有利有力有理,還讓對方挑不出什麼進一步迫害的口實來。當然是太守這樣的對手,若是劉瑾則另當別論。更讓人感到魅力無限的是他說話時的語氣,這是一種安之若素的超級語氣,內含著吾性自足的〃霸主心態〃,冷靜世故的分寸,相容陰陽柔裡透剛的尊嚴。這是真心學的境界,誠動於中的真相。決不是半瓶子醋能夠玩得出來的。
結果是〃太守慚服〃。此事雖小,見出陽明的藝術性對陽明來說也是小事,對他這個落難英傑來說,這個勝利使他贏得了在貴州官場的立足之地,這個小小官場對他卻是大環境。很快,視他為高人的當地秀才,衛所官員,紛紛上門求益。
安宣慰先讓人送來米,肉,派工人來擔水劈材等等;陽明一概惋拒。這位安大人,又派人送來金帛,鞍馬,〃禮益隆,情益至〃;他只好收下些生活必需品:〃敬受米二石,柴炭雞鵝悉受如來數。其諸金帛鞍馬,使君所以交於卿士大夫者,施之於逐臣,殊駭觀聽,敢固以辭。〃不難看出這個人自尊心多麼強,內心的戒律多麼嚴。這是一種自視甚高者的好自為之。也有一點〃逐臣〃的變態自尊心。
天下沒有白吃的東西,安宣慰是想向他討教是否把水西驛站去掉?王給安講了一通〃天子亦不得逾禮法〃的大道理,勸他不要做〃拂心違義〃的事情,也別再忙著要官了。安聽取了他的意見。不久,有土人造反,自揚言受安的支援。安想不管坐待事大,以搞掉姓宋的土官。王趕緊馳書叫安快用兵平定叛亂,以盡守土之責。這真是點化頑愚,不但救了這個參政老爺,也使當地百姓免遭屠炭。
陽明自己也不知道,眼下這種研究、參與又是重要的〃進修〃………為以後輕鬆的平定思田的武裝叛亂打下了知識基礎。
對他而言,將來的〃行〃,都起腳於現在的〃知〃。
6.龍岡書院
陽明幾乎是此地百年難遇的大儒了。有了這棵梧桐樹便引來鳳凰,有不遠百里前來問業的莘莘學子。陽明也不失時機的普度眾生。龍岡書院成了此地的文化種子站。因有了陽明,〃此地始知學〃。所以當地人世代感謝他。他們更該感謝劉瑾的〃下放政策〃。對陽明是坎坷,對這方土地來說卻是福音。這種〃倒插式〃的流放一人,普教一方是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播方式,自古而然,至公元20世紀60年代為登峰造極。自然須是陽明這種本要普度眾生的真儒,並有極強的教主欲的人物,才會有這種普及教化的成績。這也是大一統領土國家在和平時期區域性整合文化的一種不自覺的方式。
龍場現在不能說群賢畢至,但可以說百鳥來翔。當地的即附近州縣的生員有來的;陽明的老學生也有來的。有了他們,陽明的心情也大大好轉了。文化交流是人間世最美好最溫馨的一種情感生活。沒有它,人人都可能是孤苦的。就像沒有〃敬〃就沒有〃愛〃一樣,沒有文化的感情是低質量的感情。沒有交流的文化感情反而會鬱悶成〃痞〃。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又是群居動物,再天才英縱也不能旱地拔蔥。有時恰恰相反,越是天才越需要地氣。龍岡書院成了陽明的地氣接受站。
這真是歪打正著,不幸中的幸事。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自己到了這廢幽之地,反而避免了在朝中動輒得咎的麻煩。而且在這夷地能享受到原始的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