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是天台路〃之句。冠蓋滿京華,他獨熱愛山水林泉,道觀寺院,〃每逢山水地,即便有卜居心。〃二氏對他的吸引力是根深蒂固的。
就王此時的心性論而言,從形式上看與禪宗心性論殊無二致,都講心的空無的本性,就象他的龍場論道酷似禪宗的頓悟一樣,現在他的思維技巧超不過禪宗那套〃明心見性〃的路數,只是他儘量避免禪宗的術語,以免被人譏諷。其實,他講心鏡明瑩,不可昏蔽,其實是佛門常說的話頭,它如心體本空,不可新增一物,對任何東西都應該過而化之,一塵不染,一絲不掛,無形無相,瞭然如空。這也是陽明認同的〃道本無為〃。若不能過而化之,便叫有執,有染,有相,有住,便是被纏蔽遮障了,從此迷頭認影,執相造業,墮入塵勞妄念之中,到處流浪。但陽明最不滿意於禪佛的就是其〃高明〃的道體論到此為止,從而不能開花結果,從而不見實功真效……陽明的實踐論在尋找心本體的功夫層面,與禪佛同趣同功,但他那來自儒學的價值觀念所產生的意識形態追求使他不止於此,他還要沿著〃正心誠意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路子走下去。他講心應當澄清如明鏡只是為了清除對治流行的精神汙染,但將這個心變成合乎天理的心才是他的目的,這是王學第一原則〃心即理〃的題中應有之意。他的實踐論的本質是化人慾為天理的修養論。
只是功夫路數與理學家不同而已。
但他更怕學生們〃好易惡難,便流入禪釋去也。〃所以,他的實踐論也是把兩刃劍,既要對治機深心深的遮蔽病,又要對治一空百了的蹈虛病。前者妨礙成聖,後者也同樣妨礙成聖。對治前者的辦法是:必須廓清心體,使絲翳不留,才能使真性呈現,找到操持涵養之地。對治安後者的辦法是:必須無中生有,再向裡邊用功,突破空虛,若放開太早,求樂太早,都會流為異端。………他後來著重提出必須在事上磨練也是為此。
陽明的實踐論是認認真真地不欺心地修練至善這個心本體,天理這個心本體的功夫論。他現在心裡已經明白,但還找不到簡易直接,不會滋生誤解的概念,還需要象居理夫人從幾十噸礦石和瀝青中提煉鐳元素一樣,提煉心學的基本概念。
6.吾心便是宇宙
陸九淵四歲時,仰望天俯視地,用稚嫩而悠遠的心靈琢磨“天地何所窮際?”苦思冥想,以致不食不睡,其父不僅不能回答他的問題,還呵斥他,他父親覺得吃飯這個現實問題比“天地何所窮際”這種本體問題直接而重要得多。為了直接而現實的問題放棄間接而虛靈的問題,是所有凡人的通性。連伽利略都可以為保命而輕易地放棄他的宇宙觀,更何況那些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還是相反的芸芸眾生。這種態度自然也是一種宇宙觀-人生觀。其實任何一種宇宙觀都是一種玄想,一種精神姿態。陸九淵註定不會再走父輩-傳統的老路。虛的決定實的。代表傳統的父輩可以呵斥後代,卻不能阻止改變後代的思維。九淵的疑團橫亙心中近十年,成了瞄著這個問題的有心人,在看到古書“宇宙”二字的註解:“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時,忽然大悟,激動地說:“原來無窮。人與天地萬物,皆在無窮之中也。”這還都是事實性判斷,但隱然已包括了在無窮中即無窮的推理,至少有了都無窮便是親兄弟的“等量可以置換”的意思。他拿起筆來,書寫又進一步超越了口說:“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在一個天人合一觀念地久天長深入人心的國度,冒出這樣的話來雖新奇但還不算革命,他下面兩句就是石破天驚的新口號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他的論證很幼稚,帶有明顯的年齡特徵:“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這一年,用中國的虛歲計演算法,他13歲。自然是相當了不起。但這只是一種頓悟,一種姿態,一種堅持,未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因為就算是東南西北心理悠同,也不過是證明了共同人性的存在,而且還是聖人的共同人性,聖人找到了“本心”的可以與宇宙通達無礙的人--天人合一,心物一如,與萬物同體,與宇宙同心同德了。若不是聖人呢?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心和理。這是凡人活的不和諧,缺乏一致感,從而破碎不見大道的原因。因為凡人的“吾心”還只能是宇宙的一部分。
“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這是“道不遠人,人自遠道”這一儒家老話的“現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