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確是很妙!”另有人附和。
這一下,張一義索性不開口了,只聽馬大隆排程,一共選中四檔節目。他一面派人去接頭,一面用黃箋正楷寫好一張單子,重重拜託了馬大隆,隨即趕到吳家大院。
時候正好,趕上接駕。張一義遙遙望去,不曾見有著黃袍的人,只見錦衣衛簇擁之中,有個頭戴紫金冠的魁梧少年,上身一件大紅平金的箭衣,下身著一條蔥綠泥金壽字的束腿袖袴,騎一匹金轡玉勒的大白馬,款款而來。心中不免自問,這又是誰呢?
一念未畢,李和已推推他的身子,“快跪下!”他說,“御駕到了!”
“是白馬少年?”
“對,抖抖抖丁”李和將他的肩一摁,張一義順勢跪倒。
跪下低頭,只能隱隱約約著到許多馬蹄,等發現白色馬蹄,知道皇帝到門,便俯伏到地,口中朗聲報名:“臣倉場張一義恭迎聖駕。”
皇帝沒有答話,張一義只能看到一雙著綠衤誇的腿,很快地從紅地毯上經過。直到皇帝進了大門,方始起身,李和便說:“看皇上是有些累了,很快就會傳膳。你預備了一些什麼消遣?”
“喏,在這裡!”張一義將黃單子取了出來,同時作了一番說明。
“好!你關照廚房趕快預備。我上去請了旨,回來跟你接頭,你在廊上等我。”
於是李和持著單子,轉交朱寧,朱寧一看,上面寫的是:“進奉雜戲一堂,恭請宸賞。臣倉場侍郎張一義恭進。計開:猴戲、過錦、口技、上繩。”
看完單子,朱寧不由皺眉,“沒有什麼了不起嘛!”他說。
李和受了張一義五百兩銀子的好處,而且聽他作過解釋,確有妙處,因而便幫襯著說:“看單子看不出來的,玩意很不錯,包管萬歲爺會哈哈大笑。而且,大多是帶‘葷’的。”
“帶‘葷’的?”
“是。”李和又指著單子低聲說道:“上繩的兩個妞,一個十七、一個十八,長得都不錯。”
朱寧想了一下,深深點頭:“我倒小看這個官兒了,看起來花過心思,很懂竅門。”
這時馬大隆早已帶著那班跑江湖賣藝的,趕到吳家大院,先請朱寧檢視。他格處注意的是猴戲與上繩。怕猴子撒野,也怕上繩的女子顏色平庸,不料一看之下,大感意外,人畜都出色異常。
於是,仔細商量演出的次序,馬大隆問道:“皇上是一面傳膳,一面觀賞,還是膳罷進奉?”
“一面傳膳,一面看。”
“既如此,先看猴戲,次聽口技。”馬大隆說,“這兩個節目,拿出來就是,上繩要搭架子,得有些時候。看完繩技,再看‘瞎子捉姦’,哈哈一笑,替皇上消食。再說,‘過錦’必得天全黑了來看才夠味。”
朱寧連連點頭,“有道理,有道理!”朱寧問道:“馬先生貴處哪裡?”
“不敢!”馬大隆謙恭地答說:“敝處江都。”
“原來是揚州!自古繁華之地,好地方。”朱寧又說:“馬先生可別走!回頭我們聊聊。”
“是,是!大隆待命。”
※ ※ ※雖說是江湖上常見的玩藝,卻確有與眾不同之處。平常的猴戲,無非猴子騎車、騎狗,這檔戲卻全是猴子,大小一共四隻,翻跟斗、疊羅漢,花樣甚多,最妙的是雙演“過招”,打的是“太祖洪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極少露出毛手毛腳的猴相。收招的時候,恰好雙雙朝北,跪下磕頭。
皇帝大為高興,道一句:“放賞!”只見兩名小太監抬起一個小籮筐,使勁往外一兜;籮筐裡盡是簇新的制錢,“嘩啦啦”一聲,撒得滿地;這面撒完那面撒,熱鬧非凡。
猴戲既完,暫閉廳門;大天井裡開始搭上繩的架子。這時膳桌側面,已拉起一道錦幕,幕中出來一個老者,乾癟瘦小,貌不驚人,穿一件海青,戴一頂方巾,是儒士打扮。走上前來,將手中摺扇,塞入袖中,塵揚舞蹈地拜了下去,用嘶啞的聲音說道:“草野微臣明萬年叩見聖駕: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聽這個名字,皇帝便是一喜,靈機一動,笑著說道:“你的名字,可以打一個人的名字。你們猜!”
這怎麼猜得著?明萬年磕頭說道:“高明難測。”
“你們誰猜得著?有賞!”
左右相覷面相;一下子局面變僵了。朱寧非常著急,正想設法化解,只聽窗外有個嬌憨聲音嚷道:“沒有什麼難猜,朱壽!”
小兒女嬌娓的笑語,日常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