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行探討。
在“普世”這個問題上,中國人要有自信(1)
〃中國熱〃早在歐洲出現過,早期的啟蒙思想家閱讀了大量中國文化典籍。他們發現,中國沒有宗教,是一個非常世俗的社會,但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絲毫不比基督教世界差,而且維護了長期完整的社會治理。他們因此認定,中國的道德文化具有世俗社會的普世意義。
〃普世價值〃一詞中〃普世〃的概念來自基督教。早在公元5世紀時,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牧首(主教)就有了〃普世牧首〃的榮譽稱號。但是,對於那個年代的〃普世〃,使用的是oecumenical,它既有〃全世界範圍〃這個意思,也有〃全基督教〃的含義。現代意義的〃普世價值〃起源於啟蒙運動,由於啟蒙運動反宗教的特徵,雖然也接受了普世的概念,但是,這個世俗化的〃普世〃一般使用universal這個詞,以顯示與基督教的區別。按照我的理解,〃普世〃既包括空間,地球上每一個有人的角落都不例外,也包括時間,從古至今,乃至未來,無一不在〃普世〃之內。
基督教最早用這個詞,比較容易理解。從一神教的教義出發,世間萬事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人類社會的準則,自然也逃不脫上帝的安排。但是,上帝只造了兩個人,好像沒安排〃自由、*〃之類的內容,此為後話。由於上帝的存在,世界上的人類就存在一個遵循上帝旨意的〃普世價值〃,這一點,從一神教來說,比較正常。而且,由於上帝幾天就創造了世界,因此,世界是有精確起點的。由於最後還有末日審判,因此,世界也是有終點的。一個突然開始的起點,和一個美好的終點,是一神教教義的必然和特徵。在一神教盛行的歐洲,這種突然開始、從零出發的觀念,在世俗社會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體現。比方說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普世價值〃的產生,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從文藝復興開始,歐洲的現代科學獲得長足發展,由義大利到德國,到法國,最後到英國時牛頓發現了自然科學的三大基本定律。這在當時人們的意識中產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看法:自然界有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千古不變,在任何地點都不變,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變。只有遵循這種規律,才能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有意思的是,牛頓本人並不反對宗教,他認為這種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正是上帝存在的證明。他只是用自己的理論來說明,教會對上帝、耶穌的解釋是錯的。牛頓發現的三大定律,鼓舞了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他們希望參照牛頓的方式,建立一種人類社會千古不變的基本規律。正好基督教原先也有這種雄心,啟蒙思想家要做的就是,拋棄基督教的〃普世價值觀〃,建立世俗社會的〃普世價值觀〃。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
啟蒙思想家在這個問題上大致有兩種方式。第一,透過現實社會已經存在的各種價值觀來比較、鑑別、確定,這類啟蒙思想家很快發現了中國。他們發現,中國沒有宗教,是一個非常世俗的社會,但是,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絲毫不比基督教世界差。而且,中國在這些道德原則下,維護了長期完整的社會治理。他們因此認為,中國的道德文化具有世俗社會的普世意義。實事求是地說,當時的中國社會,政治比歐洲安定,經濟比歐洲發達,人們的幸福感比歐洲人強,道德規範超越戰爭,文明昌盛,物質繁榮。對於某些啟蒙思想家來說,那時候的中國就是〃普世價值〃的體現。於是我們就能理解,為何第一次〃中國熱〃會在歐洲出現,為何啟蒙思想家紛紛閱讀中國文化典籍。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要素,成為啟蒙思想中〃人文主義〃的來源。這類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為典型代表。。 最好的txt下載網
在“普世”這個問題上,中國人要有自信(2)
第二,不從歷史和現實出發,而從〃人〃的概念出發。確定了〃人〃的概念,就能透過邏輯推理,確定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這種方式類似歐幾里得幾何學,首先確定〃公理〃等一些不證自明的原則。歐洲傳統文化提供了這種可能。雖然啟蒙思想家大多都反對宗教,但是,在基督教這種一神教的思想體系下,在上帝這一至高無上的唯一神的面前,個人之間有不可改變的共性,只要把這種共性中的宗教意義去掉,變成終極意義上的自然人,就能推匯出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這類啟蒙思想家以盧梭為代表。
然而,試圖建立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從一開始就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人總是要死的,那麼,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由誰來定?既然稱為〃普世〃,那麼對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