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沒能找到他,只好離去。迪安甦醒後孤身在錦山南部地區徘徊,尋找美軍部隊。由於染上了痢疾,並且覓食困難,迪安虛弱消瘦,形容枯槁。8月25日,徘徊36天的迪安在大田以南35公里的鎮安附近被朝鮮人民軍抓獲,成為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戰俘中軍銜最高的人。
威廉·迪安在戰俘營中生活了3年,1953年9月4日在板門店被遣返。當他回到美國自己家時,看見家中懸掛著一枚美國政府於1951年2月16日頒發給他的榮譽獎章,獎章頒佈的理由是他為美國的利益而“光榮戰死”。
7月20日12時,人民軍攻克大田。大田戰役以人民軍的勝利而結束。
對於這場美軍24師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戰役。杜魯門卻把它吹噓為“美國防軍史上光榮的一頁”。麥克阿瑟也說,這是一場卓越的阻擊戰,打得巧妙而勇敢。但是,做了俘虜的迪安卻有另外一種評價:“大田的悲慘結局……對於那些迷茫、睏倦、零零落落穿過市區計程車兵——這些士兵在不到一個月前,還在過著養尊處優的佔領軍生活,他們身旁有日本姑娘陪著,喝著香檳或啤酒,並且有人替他們把皮鞋擦得照亮——和我都是可以料到的明明白白的事。”
等到10個多月以後,1951年5、6月,美國參議院軍委會和外委會舉行的“麥克阿瑟事件聽證會”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才承認:“沒有想到北朝鮮像後來事實證明的那樣強大,我們根據我們的情報而低估了他們的人數,他們的裝備,他們的作戰能力,至少在開始時是如此。”
戰爭進行到現在,從表面上看,美軍特別是南朝鮮軍一潰千里,人民軍在大田似乎又取得了一次巨大的勝利,但是在勝利背後卻埋藏著深深的隱憂,因為時間已經不站在人民軍這一邊了。
美24師在大田與人民軍纏鬥了12天,雖然最終不支潰退,但為美軍大批援軍的到來爭取了時間。這期間美25師,騎1師先後登陸。在美國從釜山海運的每天一萬多噸物資的支援下,幾近崩潰的南朝鮮軍也緩過了氣,在中線與人民軍第二軍打成了僵局,使人民軍的進攻變成了平推。到7月底,南朝鮮軍靠大抓壯丁,兵力恢復到了85;000人,加上約4萬美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前線的人民軍。而且美軍的增援還在源源不斷的趕來。不僅如此,人民軍突破的尖刀——T-34坦克部隊也不再鋒利。隨著美軍大量M26“潘興”式重型坦克的到來,再加上89毫米“超級巴祖卡”火箭筒等反坦克武器,T-34不再是無堅不摧。在大田戰役中,人民軍損失了15輛以上的坦克。
人民軍揮師南下(9)
因此,從大田戰役開始,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質的變化。人民軍取勝的可能性已經非常渺茫了。雖然由於具有高昂的鬥志和頑強的精神,人民軍此後又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終究會有寡不敵眾的一天。
血戰洛東江大田戰役之後,李承晚的“臨時首都”由大田遷至大丘。美國第8集團軍都已展開部署完畢。後續美軍第2師、陸戰隊第1師的先頭部隊也已到達。
人民軍很快制定了第4次戰役計劃:擊潰永同,鹹昌,安東地區敵軍,突破小白山脈,前出至洛東江,並爭取在行進間渡過該江。金日成親臨前線,針對坦克部隊的突擊力大大削弱,美軍空中優勢明顯的情況,要求部隊改變單一的進攻方式,多穿插,多迂迴,多夜戰,加強諸兵種的協同作戰。
當時的情況是:美騎1師和25師防守永同、尚州一線,在他們的右翼是南朝鮮軍,負責守備小白山脈各山口,左翼則是一個由於大田失守而產生的巨大缺口,有大約100公里寬,直到西海岸。迫不得已,沃克只得將已經“半身不遂”的美24師去掩護左翼。
人民軍以最精銳的第4、6師投入美軍左翼的缺口,長驅南進。其餘各師攻擊中線和右翼敵軍,以突破小白山脈。
東線的人民軍積極採取滲透,迂迴等方式向敵側後穿插。而有過多次痛苦經驗的美軍對此特別敏感,一旦發現後方出現人民軍就紛紛撤退。人民軍就是用這種戰術於7月25日攻克永同,31日攻克尚州。美軍計程車氣幾乎跌落到了冰點。由黑人組成的美24團尤其突出。21日,該團3營擅自放棄醴泉,並報告說是被敵人擊退的,但前往調查的團長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曾交過戰的一點點痕跡。此後,該團各營稍有風吹草動便沒命地往回跑,搞得美軍只得將一個白人營放在24團後面看著。
和美軍的黑人弟兄相比,素有畏敵如虎“光榮傳統”的南朝鮮軍也不遑多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