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陸續返回朝鮮並編入人民軍。
在金日成的特使秘密訪問北平後,蘇聯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和對待毛澤東不同,斯大林一開始對以金日成為首的北朝鮮領導人就十分信任,這顯然是由於金日成的蘇聯背景以及曾經在蘇聯遠東軍中作過戰。面對南朝鮮的進攻態勢,金日成曾反覆向斯大林表示:作為朝鮮的共產黨人,統一祖國,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是自己的當然責任;在中國革命勝利之後,受到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鼓舞,這種意願將更加強烈,希望斯大林能理解這一點。但是斯大林依舊對朝鮮半島一旦爆發戰爭的後果感到擔憂,理由是“美國在中國失敗後,可能會更加直接地干預朝鮮事務”。那麼一旦北朝鮮置身於戰爭,不但在軍事上不佔優勢,還會在政治上讓“美國有了武裝干涉朝鮮的藉口”。
大戰一觸即發(5)
就在這時,艾奇遜國務卿把那個將朝鮮和臺灣劃在防衛範圍之外的美國遠東防禦圈計劃擺在了全世界的面前。金日成立即再次向蘇聯方面提出自己的計劃。這次斯大林不能不考慮了。朝鮮半島作為“插向日本的匕首”,對於蘇聯在遠東與美國、日本抗衡將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況且,金日成並沒有直接要求蘇聯出兵助戰,他僅僅需要武器裝備和政治上的支援。至於美國可能的干涉,既然艾奇遜說得那麼明白,擔心也許是不必要的了。
1950年1月8日,斯大林向蘇聯駐北朝鮮大使發了一封電報,表示他同意向金日成提供援助。3月30日,金日成再次秘密訪問莫斯科。雙方達成協議,蘇聯將對北朝鮮給予援助,但是以有償方式進行的:北朝鮮以9噸黃金、40噸白銀和萬噸其他礦石,換取蘇聯價值億盧布的武器裝備。與美國佬對外援助的大手大腳相比,蘇聯在這方面未免不夠慷慨,但這些裝備可以武裝起三個步兵師,對於北朝鮮的備戰幫助極大。金日成還彙報了北朝鮮一旦面臨南朝鮮的戰爭威脅時完整的作戰準備計劃,斯大林對此表示很滿意。最後,斯大林告訴金日成:應該把計劃通報給毛澤東。
1950年5月13日,在距朝鮮戰爭爆發只有一個多月的時候,金日成到達北京,向毛澤東透露軍事準備的計劃。當時,新中國在北朝鮮還沒有派駐大使,也沒有軍事觀察人員,毛澤東對金日成所做的一切瞭解甚少,但至少已經知道了蘇聯將給予金日成一定的軍事援助。
此時,解放軍進攻臺灣的許多技術問題正在解決,軍事準備工作進展十分順利。即使在朝鮮戰爭爆發的情況下,最遲到1951年,解放臺灣的條件也應該基本具備了。但是,毛澤東還是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朝鮮戰爭一旦爆發,美國政府很可能改變對臺灣的政策。如果真是這樣,後果就很難設想了。雖然有這樣一個擔憂,對於金日成的軍事計劃,中國自然不能表示不同意見。
到1949年8月,朝鮮人民軍總兵力為8萬餘人,其中陸軍擁有5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2個炮兵團,空軍擁有各種飛機74架。除由中國返回的2個師之外,陸軍部隊全部裝備蘇式武器,執行蘇軍編制。另有警備部隊萬餘人。
在美國幫助下,到1950年6月,南朝鮮軍隊從寥寥數千人的警察部隊猛增到15萬多人的規模,其中陸軍萬餘人,編為8個步兵師,另有海岸警衛隊6145人,空軍1965人,警察48萬餘人。裝備了大量火炮、軍用車輛。
美國駐南朝鮮軍事顧問團團長威廉·羅伯特准將,將南朝鮮軍吹噓為“亞洲之雄”。1950年6月20日,也就是朝鮮戰爭爆發前4天,他向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彙報朝鮮局勢時斷言:“南朝鮮軍隊完全經得住北朝鮮人施加的任何壓力。”被矇在鼓裡的布萊德雷則回答說:“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對我們沒有必要為朝鮮擔憂而感到如釋重負。”
隨著羽翼逐漸豐滿,南朝鮮政府躊躇滿志,對“北進”的勝利充滿信心。美國和南朝鮮雙方曾多次召開“高階將校會議”。詳細地討論了“有關完成戰鬥準備的問題”和“北伐計劃”,並調整部署,將陸軍部隊8個師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在三八線沿線展開5個師,組成兩個戰鬥司令部,並配備了陸軍總部直屬的炮兵部隊和技術兵種部隊,主力集中於開城、漢城和議政府地區。第二梯隊展開3個師,集中於漢城附近。
大戰一觸即發(6)
17日,距離戰爭開始還剩7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外交顧問杜勒斯“純屬巧合”地出現在三八線上的戰壕裡,舉起望遠鏡眺望朝鮮北方。在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