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著了起來。
正在這危急時刻,圩外傳來一陣槍聲,原來是附近鄰莊的人見黃泥圩遭敵人偷襲,便跑到保安圩報告給張英華。張英華帶著七八個人騎馬急速趕向黃泥圩,後面步兵也跑步趕來。黃泥圩離保安圩只有十幾裡地,很短時間張英華就趕到黃泥圩外,見圩內火光沖天槍聲四起,為了吸引敵人注意,便朝天放槍,他命令騎兵機槍手朝天打了一稜子,張苗田等敵人聽圩外槍聲,知是他們援兵到了,對鬼子漢奸說:“快撤!”張英華趕到圩內,敵人已經撤走。
後面的部隊陸續趕到,去追趕敵人。張英華看到存糧的倉庫和自己家中兩處著火,他命令手下:“你們速去撲滅糧倉大火!”手下問:“那你家中怎麼辦?”張英華道:“管不了那麼多了,你們先去救糧食,我一人到家中看看。”
張英華騎馬來到家門口,下了馬,走進院內,院內已是一片狼籍,房屋在燃燒,地上躺著死人,張英華跑向妻子劉氏住處,見門外渾身被煙火燻黑的費瑞芳正坐在地上,哭叫著呼喊著劉氏。劉氏已死在她懷中。追擊敵人計程車兵趕回黃泥圩,到圩內救火,糧庫和圩內各處的大火被撲滅。撲滅完大火的同志們陸續聚集到張英華的家中。張英華摟著劉氏久久說不出話來,警衛員周桂林抽泣著端來一盆清水,張英華用毛巾擦洗愛妻劉氏被煙火燻黑的臉龐。一行熱淚流了下來,此刻他的眼前又浮現出愛妻生前那美麗的笑容。結婚近十年來,可以說自己和愛妻聚少離多。妻子劉氏也算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家,可是自從嫁給他張英華,在這家中無論對上對下從未耍過大小姐的脾氣。和自己騎馬練槍,也絲毫不弱給任何男子。張英華不在家中,她上伺候公婆下善待家人。從不欺負莊人鄰里。張英華回想過去,此時心裡才感到空空的,像冬天空曠的田野一般。妻子在他手中已變得冰涼。他讓眾人找來白布,把妻子的屍體蓋好,移入正廳之中。
天明,馬林書記也帶人過來,他對張英華說:“現已初步查明,是你的死對手張苗田帶人乾的,這幫兇手現已竄到宿遷城裡。”張英華攥緊拳頭咬緊牙關,眼冒怒火。馬林書記又說:“請英華同志節哀,這個仇我們一定要報,另外對於夫人的後事,我們縣委也要參加其葬禮。夫人為掩護我們雙腿被敵人打殘。我們縣委有難時,夫人無私幫助過我們。這樣的巾幗女俠我們感到由衷的欽佩,對於夫人的不幸遇害我們深表哀悼。”張英華對馬林書記代表組織說的這番話表示感謝:“謝謝馬書記,謝謝組織,能給亡妻如此高的評價,亡妻能立寸功那也是黨組織的教育和她耳濡目染的結果。”
安葬那天,有一兩千人來為劉氏送行,馬林書記及縣委所有人、附近十幾個莊子的上群眾,不分男女老幼都來了。縣抗日遊擊總隊的戰士也來了。費瑞芳扶著劉氏的靈柩,哭得死去活來。是劉氏用胸口擋住了敵人的子彈,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她。
劉氏死後享受到了她人生的最高禮遇。到了墓地下葬之前,馬林書記說話,他高聲說道:“同志們,鄉親們,劉氏夫人雖不是共產黨人,可她對敵人有一顆仇恨鄙視的心,而她對我們、對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卻擁有一顆善良體貼的心。她的不幸遇難我們都感到悲哀,但歷史會記住她,我們也將永遠記住她,我們也要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記住她。也許再過五十年、一百年,我們當地的後人們提起她都一定會嘖嘖稱讚。”劉氏被安葬下地,馬林書記按照共產黨人的最高禮遇,命令戰士朝天空放槍,這槍聲在空曠的天空迴響飄蕩……
保安圩的馬林書記辦公地點。馬林書記對張英華說:“存放在黃泥圩的公糧,包括你家的糧食被敵人燒燬一萬多斤,所幸敵人撤得快,我們搶救及時,目前尚夠部隊機關所用。”張英華說:“馬書記,現我家僅剩我一人了,我想把我的所有田地充公、所收的糧食除留給百姓口糧外,儘可留作軍用和機關之用。我家的房屋也分給窮苦人居住吧。”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高風亮節和大公無私。馬林書記說:“那好吧,我們根據地的軍政機關實行供給制,還要上交上級的公糧,抗日軍政人員生活艱苦,能有像你這樣的同志支援,我們一定能度過難關,戰勝兇惡的敵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作者電話號碼:0527…88891138
宿遷的抗日活
宿遷的抗日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成了抗日的中流砥柱。國民黨卻恨得要命,怕得要死。盤踞在兩淮的省政府韓德勤,被日寇步步緊逼,被追得如喪家之犬東躲西藏。在日寇的大掃蕩中,還是蘇中的新四軍幫助他,掩護他們安全轉移。
韓德勤的屁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