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赫赫有名的大戶,家裡號稱有良田千頃,一頃合田地一百畝,這千頃良田該有多少畝土地?可見這戶地主家是多麼的財大氣粗。據說這戶地主家的主人跺跺腳,整個皖北都要顫一顫。
這次是第二次攻打。第一次部隊沒有打下來。因為這個地主圩子很大。圩裡不僅有千人武裝,而且輕重機槍、迫機炮輕重武器齊全,火力配備相當完善。圩子四周不僅有注滿水的壕溝,壕溝內還有一層鐵絲網,鐵絲網內設有梅花碉。所謂梅花碉,就是幾個碉堡連在一處呈梅花狀佈局,火力上可以互相支援,沒有射擊死角。這一道梅花碉內才是敵人一丈多高的土圩子。這道土圩子也和別處的土圩子不一樣。有好一丈多寬厚。圩上可以走人。整個土圩子儼然是一座小城池,且敵人在圩內的四角築有四個槍樓,站在槍樓上,圩子內外可以一覽無餘。九旅部隊為什麼要攻打這個土圩子呢?是因為該圩內大地主與日偽勾結,在這一帶仗勢欺人,根本不把地方土八路放在眼中。還在當地抽捐收稅,從老百姓手裡掠奪來的糧食錢財等物質直接供給日偽軍,而且還在當地殘害抗日軍民,殺我黨政幹部。因此當地軍民多次要求上級派主力部隊拿下這個土圩子。九旅第一次組織兩個團的兵力攻打,經過幾天血戰,土圩子外圩據點已全部掃清,只等最後攻擊土圩子了,哪知周圍日軍出動數縣兵力,拼命增援。擔任阻擊的部隊雖不顧傷亡,全力阻擊,可增援的敵人也打紅了眼,坦克、飛機、大炮,從天空到地面立體攻擊擔任阻擊的部隊。敵人的火力十分強大,阻擊陣地幾易其手,直至被敵人攻破。九旅首長髮現戰場形式突變,我軍有被敵人內外夾擊的危險,遂下令撤離戰場休整。
這一次圍攻,部隊作了充分準備。四師首長調來其他旅的兩個團配合九旅行動。在九旅首長統一指揮下,調來的兩個主力團和各級地方武裝負責阻擊來援之敵,九旅集中全部三個團的部隊和所有火炮等輕重武器,圍攻地主圩子。圩內的敵人恐怕被上次打怕了,領教過九旅的厲害,所以部隊進攻較為順利。敵人雖然頑強抵抗,但圩子外圍敵人倉促修補後的那些梅花碉和鐵絲網,經受不住迫擊炮的轟擊和戰士們手中炸藥包的連續爆破。外部碉堡被肅清後,九旅首長又做了一番準備。總攻土圩子時,土圩子四角上的四個碉堡被迫擊炮和炸藥包摧毀三個,敵人的火力配備被打亂了。在全旅火力的集中壓制下,圩子裡的敵人向外射擊的火力有所減弱。從圩子裡射出來的迫擊炮彈也顯得零亂。是東一炮,西一炮盲目射擊,毫無目標和章法。在輕重武器的掩護下,戰士們運動到土圩下面。在敵人活力的射擊死角處,放置了十幾個幾十斤重的炸藥包,只聽一聲巨響,圩子被炸開一段六七米長的大缺口。攻擊部隊緊接著衝進圩內。張東奎帶領本連戰士也跟著衝了進去。戰士們在圩內逐房逐屋和殘餘之敵激戰。殘敵想拼個魚死網破,少見的能打。與我方戰士展開肉搏。連長張東奎在慘烈的肉搏戰中,突然被一個敵兵從後面刺了一刀,這一刀正刺中張東奎腰部。那個敵人拔出刺刀,想再刺第二刀時,被連部通訊員發現發現,抬手一槍擊斃敵人。這一刀索性未刺中要害,但張東奎還是疼得躺在地上。衛生員趕緊過來包紮傷口,包紮好後,張東奎就坐在地上指揮全連戰鬥。巷戰打得十分艱苦。經數小時激戰,圩子裡的那戶大地主和地主家人連同頑敵殘部統統被趕到那座殘存在碉堡裡,負隅頑抗,等待鬼子援軍。
與此同時,負責阻擊的部隊也正和企圖增援的敵人激戰。進攻的敵軍仍是飛機、大炮、坦克,立體攻擊。敵人哇哇怪叫,往陣地上猛衝。在不要命的敵人瘋狂進攻下,各阻擊陣地均出現險情。有幾處陣地險被敵人突破,後又被戰士們頑強地打了回去。面對增援敵人的巨大壓力,阻擊部隊的首長數次把電話打到九旅旅部,要求圍攻土圩子的部隊儘快結束戰鬥。而殘存的敵人仍在炮樓中頑抗。九旅首長在放遠鏡中把戰場情況看得一清二楚,他邊觀察邊罵:“該死的敵人,死到臨頭還猖狂。”他下令集中火力掩護,用火攻燒死這股敵人。戰士們集中輕重機槍射擊,把炮樓中的敵人的火力暫時給壓了下去。擔任突擊的勇士,全身頂著好幾床棉被,棉被上又澆上水,(這是戰士們發明的土坦克,敵人的子彈不易穿透棉被。)抱著一捆捆澆上汽油的乾柴,往炮樓底送。敵人發現後,子彈紛紛打在戰士們頭頂的被子上,子彈並沒有傷著這些戰士。一捆捆乾柴很快堆滿了炮樓底的四周,乾柴堆有一人多高。敵人從炮樓裡出來想把乾柴仍走,卻一個個被戰士們的狙擊手擊斃。最後一個撤離的戰士點著了火,在戰友們的掩護下迅速撤回原陣地。真是風借火勢,火助風威,傾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