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自序
任何人都會買賣
10年來,談論人類面對隨機性時所持的偏見(不管是後天習得或與生俱來)的論著已相當多。寫這本書時,我根據的原則是避免討論我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或不是我獨自發展出來的東西;以及我還沒有吸收消化完全,沒辦法不費吹灰之力寫出來的東西。只要有一點上述問題的材料我都棄而不用。我也刪除了一些內容,包括頻頻提及的研究者名字,以免看起來像是到圖書館抄來的。不是從我記憶中自然湧出的文句,我不會引用;不是這些年來我熟讀的作者寫的話,也不援用。我討厭隨機濫用別人的智慧,書內還會談得更多。只有在所說的話比保持沉默有價值時,我才說出來。
我儘量不談個人身為數學型交易員的專業經驗。市場只是隨機陷阱的一個特例,我討論它們時彷彿是在晚餐桌上和求知慾強烈的心臟病專家聊天一樣。
首先我要感謝一些朋友,他們其實可說是本書共同的作者。感謝紐約學者及隨機性專家喬納斯(Stan Jonas)大半輩子像個初學者那般,興高采烈地談論和機率有關的所有課題。感謝我那機率通朋友傑曼(Don Geman)熱心支援我寫這本書;由於他,我才瞭解機率論者是天生的,不是後天造就的—許多數學家會算機率,但不瞭解機率,在判斷機率問題時,他們不比一般人好。
催生本書的真正動力,是1987年夏天與博學多聞的朋友巴茲(Jamil Baz)徹夜長談的結果。他談到各個財團“新”、“舊”財富形成的問題。我那時還是新進交易員,他卻對身邊傲慢自大的所羅門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的交易員嗤之以鼻,後來證明他的看法是正確的。他告訴我,應該極力反省這輩子的種種表現,也引起我寫這本書的念頭。我們兩人後來都拿到博士學位,攻讀的課題幾乎完全相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周遊紐約、倫敦、巴黎時,也把許多人“拖下水”,我和他們討論這本書的一些內容,例如已故的鮑爾斯(Jimmy Powers),他一再強調“任何人都會買賣”,很早以前就影響了我的交易風格;或者有如一部百科全書,精通文學、數學和閃語的朋友巴斯泰爾(D*id Pastel);我也常找熟悉波普爾(Karl Popper)觀念的同行魏克斯曼(Jonathan Waxman),探討如何將波普爾的觀念融入我們的交易中。
本書是在我成立安皮瑞卡公司(Empirica)之後撰寫完成的。“安皮瑞卡營”位於康涅狄格州偏遠的格林威治森林中,依我的品位而設計,是我興趣所在。它結合了應用機率研究室、體育夏令營,以及危機搜尋避險基金營運中心於一體。寫下這幾行字時,我又回想起專業生涯中最美好的那些時光。感謝曾在那裡共聚一堂,對我啟發良多的志同道合之士。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前言(1)
幸運的交易員
本書談的主題是分明靠運氣,卻被誤認為是憑非運氣(即技術)才完成的事;以及更普遍來說,分明是隨機現象,卻被誤認為是非隨機現象(即決定論)。所謂幸運的傻子,正是這樣的寫照。幸運的傻子運氣好得出奇,卻煞有介事地把自己的成功歸諸其他特定原因。這種似是而非的現象,常出現在許多始料未及的地方,連科學也不例外,但以在商業界最為明顯、突出。政壇上也能見到這種現象,例如一國總統大談“他”創造的就業機會,“他”帶來的經濟復甦、“前任總統”的通貨膨脹等。
在基因上,我們仍和漫遊在非洲大草原的老祖先很接近。我們信念的形成充滿著迷信,即使現今也不例外,或許必須說,於今尤烈。某天,原始部落的某個人抓了鼻子之後不久,天空就開始下雨,於是他煞費苦心地發展出一套抓鼻子祈雨的方法;同樣地,我們把經濟的繁榮歸功於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降低利率,或將某家公司的經營有成歸功於新總裁的“走馬上任”;書店架上擺滿了成功人物的傳記,暢談他們如何功成名就。俗話說的“天時地利”(the right time and the right place),可用來削弱他們所得到的任何結論。同樣的混淆,也見諸於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文學教授苦心賦予偶然出現的字句深層的意義;財務統計專家則喜滋滋地在完全隨機的資料中,找到了“規律性”和“反常現象”。
雖然有以偏概全之嫌,我還是要指出,文人有故意將噪聲(noise)和意義(me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