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拜讀來信,使我深信你可以不經戰爭就立即得到你所有的基本要求。我願立即親自來柏林,同你以及捷克政府的代表討論移交的問題,如果你願意的話,法、意兩國的代表也可以參加。我深信我們能在一個星期之內達成協議。”張伯倫還同時打電報給墨索里尼,希望他參加會談。
9月28日下午,張伯倫正在下院報告最近事態的發展變化情況,演講過程中他收到哈利法克斯轉來的希特勒邀請他出席慕尼黑會議的電報。據哈羅德·尼科爾森的日記記載,張伯倫對此大喜過望,“他整個臉色,整個身體,都變了模樣……,看來他彷彿年輕了10歲,露出勝利的喜悅”。他馬上宣佈說,希特勒同意推遲24小時動員,並邀請他和達拉第、墨索里尼赴慕尼黑會談。會議大廳裡馬上爆發出一片歡呼聲,並長時間向張伯倫鼓掌致意,只有丘吉爾和艾登等少數人無動於衷。
9月29日張伯倫赴慕尼黑參加談判。行前張伯倫未和法國總理達拉第會商,而希特勒卻親自到德奧邊境迎接墨索里尼並進行密談。丘吉爾擔心張伯倫有繼續退讓的危險,即在當天一個反對黨領導人和持反對態度的保守黨議員參加的午餐會上,敦促大家聯合發電報給張伯倫,提醒他不能退得更遠,但未得到大家的響應。
9月30日凌晨2時,“四巨頭”在迅速達成的協議上簽字。此後在張伯倫的要求下,希特勒和他又共同簽署了一份保證以協商的辦法消除分歧,謀求歐洲和平的英德聯合宣告。總的看來,慕尼黑協議在基本各點上都滿足了希特勒在戈德斯貝格提出的要求。蘇臺德區的捷克人被要求自10月1日起分五批撤退,在10天內完成;最後國界由一個國際委員會劃定。奉命前來聽候發落的捷克政府代表也收到了這個檔案。緊接著,波蘭和匈牙利也趁火打劫,分別向捷克提出了類似的領土要求。
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屈服。貝奈斯總統立即辭職,寄居到英國去了。捷克斯洛伐克由於這一協議被野蠻宰割而解體了,張伯倫得意洋洋地回到倫敦。他在下飛機時揮動著他與希特勒共同簽署的英德聯合宣告接受了群眾的歡呼。他在首相官邸的窗戶前又對歡呼的群眾揮動著那張紙說:“在我國曆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到唐寧街來,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
丘吉爾傳……6 綏靖政策的破產
6 綏靖政策的破產
當張伯倫自以為得到了光榮的和平時,頭腦清醒的反對派們看到的卻是失敗的外交必然導致的戰爭。在張伯倫得到一些群眾和下院議員歡呼的時候,也引發了反對派因慕尼黑協定而產生的憤怒。海軍大臣達夫·庫珀“從歡呼的人群中衝了出來”,憤而辭職以示抗議。他在下院的辭職演說中指出,希特勒過去是從來不讓步的;這一次在收到張伯倫要求舉行慕尼黑會議的信之前,'霸氣 書庫 |。'希特勒先獲悉了英國艦隊動員的訊息。庫珀認為,“這種行動的語言,比起外交上慎重而保留的詞令或公文中附有條件的條款,更容易為希特勒所瞭解”。庫珀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張伯倫由於沉溺於綏靖幻夢因而屢次受騙卻仍然執迷不悟的荒謬,他說:
“首相一直認為應該用委婉動聽、合乎情理的話來同希特勒打交道。我則認為暴力的語言更能打動他。
“首相對希特勒先生的善意和他所說的話深信不疑。雖然希特勒先生在破壞凡爾賽和約時,保證要遵守洛迦諾公約;而在他破壞洛迦諾公約時,又保證不再作進一步的干涉,或不再在歐洲提出領土要求;當希特勒用武力進佔奧地利時,曾授權他的黨羽提出有權威的保證,說他不會再幹涉捷克斯洛伐克的事。這還是不到六個月以前的事。然而首相到現在還相信希特勒的信義哩!”
隨後丘吉爾在下院的長時間辯論中也發了言。當他說到“我們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時,引起了一片暴風雨般的抗議聲,使他中斷了片刻之後才能繼續說下去,但他仍然毫無顧忌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以形象生動的比喻把希特勒的行為說成是:
“他先用手槍對著你,要你給他一英鎊。等到如數照給之後,他又用槍口對著你,要求給兩英鎊。最後那個獨裁者答應先收一英鎊十七先令六便士,剩餘的部分要你保證隨後付清。”
丘吉爾認為應該讓人民知道真相,知道英國防務的嚴重疏忽和缺點,知道這次打亂了歐洲平衡的失敗的深遠影響。他還說:“不要認為這件事會從此結束。這不過是算賬的第一步。這不過是以後每年還要遞給我們的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嚐嚐味道罷了。除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