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希望可以堅持一點,我不喜歡說廢話,寫廢字,如果一個意義能讓大家用一個詞就明白,我不會用十個百個詞堆砌。
第三:
這句話據說是郭德綱說的,原文摘錄:
自從用手機能傳送這七十個漢字兒以後;好像人們;最起碼是一部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或是改變了一部分。
有電話不打;寧可發簡訊;這就是文字的魅力———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是為了省錢。
無論怎樣;漢語的表現力還是夠強的;哪怕聲光電多媒體有線無線通訊可視不可視交流 再發達;對於群眾來說;文字還是有他存在的價值。他們還是願意用文字表達一些用聲音或形象也能表達的東西。
說實話;這讓我們這些自命為知識分子的人很慶幸;從而可以忽略這些文字的品味和格調。
古龍說";武俠電影可能式微;而武俠小說是不會式微的";;說這句話時;可能也是這種感覺。
想想過去中國人對文字有多麼大的興趣!詩詞有各種格式;對聯有各種規定;迴文詩可以達到織錦回文的地步;寫幾個奇怪的字可以念出";長亭短景無人畫";;四書五經的語句可以放到酒籌上行酒令;俗曲";有贊某不露某";的故例;就連謎語都有白頭格、粉底格、玉帶格、遙對格、捲簾格……
";左";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是被批判的———無聊文人的文字遊戲。
可是由文字而至遊戲;恰恰說明了中國文字的曼妙;以及這些玩遊戲人對文字的駕馭。
連文字遊戲都做不好的人;對語言還有什麼掌握能力?對本民族的文化還有什麼創造性?
第四:
既然你能看到這裡,說明你已經接受了第一點。
電影不能沒有配樂,文字也是一樣,我在寫每一章的時候,都在聽著不同的音樂,所以,在情緒上,是相通的,而且,有助於情緒的積累,所以我也列出這些音樂,讓大家共同享受文字和音樂融合的雙重氣魄。
第五:
音樂是一種波,而波,就是一種能量,所以好的音樂能讓你渾身上下感受到震動,而不會震耳欲聾。
第六,最重要的一點:
天地萬物都是有節奏的,你的呼吸,血脈執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樹木花鳥的呼吸鳴啼,宇宙滄海的盛衰運停,都有其自身的節奏,。
比如神奇的共振現象等等。
節奏舒服了,大家都會感應到舒服。
音樂有強弱長短等等節奏,文字的組合同樣也有。
當抒情的時候,文字可以緩緩的流淌,優美的哀傷的詞彙慢慢的積累鋪陳,就好像你平靜溫柔的心娓娓道來。不會厭其長度,哪怕淌完華廈千傾。
而當武林高手大戰,那種生死決於一瞬,殺氣縱橫凌厲,文字自然也要配合起來,這才叫做“形神合一。”形在外,無它無以表現內在。神在內,無它則是行屍走肉。
我們大家都記得,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看到的動作片,比如成龍的,李連杰的,甄子丹的,很多動作鏡頭都是一個長鏡頭下來,很少切換,這固然是他們的功夫好,所以不用切換鏡頭好換個替身上去,只給我們露個背影,讓你分不出這人是誰,所以,要拍功夫片,動作片,本人必須是高手,不然,就穿幫。
同時,這也是電影手法的落後。
後來到了徐克等人,開始大量運用剪輯,這時候,不管會不會武功的都一擁而上拍動作,因為鏡頭越來越快,有時候快到只有三分之一秒,所以,大家只能感受到視覺的衝擊,在細節上就很難兼顧,同時,由於這種快速剪輯,反而在形式上助長了一股凌厲的氣氛,所以,動作片越來越好看。比如徐克的《新龍門客棧》。
而到了這幾年,就拿最近甄子丹的《殺破狼》《龍虎門》做比較吧。
《殺破狼》中,甄子丹,吳京,洪金寶都是高手,所以大家注意一下,他們的對戰基本上每個鏡頭都很長,簡單理解就是:每一次都是打很長時間很多動作後才換另一個角度去拍。
而在《龍虎門》中,快速剪輯便再次運用了,畢竟,裡面甄子丹,謝霆鋒,余文樂的功夫相差很多。
所以,我們看到《英雄》中,甄子丹和李連杰那場槍劍對戰,便很過癮,因為一氣呵成的感覺強烈。
大家發現了吧:對於觀眾而言,一個演員苦練十幾年武功,用長鏡頭拍成電影后美感說不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