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能養老,下不能養小,活著也沒意思。真把皇上殺了,也許自己的命運會好一些。
爺倆喝完酒進了東華門,穿過東西牌樓門,從西夾道繞到神武門。混在人群中觀察了護衛情況和方位,便躲在西廂房南山牆後。
工夫不大,前呼後擁,眾多護衛隨著嘉慶帝的轎子可就來了。進了神武門,還沒到順貞門呢,陳德一看,機會來了,此時不動手等侍何時,一伸手拔出小刀,分開人群,撲向嘉慶皇帝。這可是突如其來的襲擊,猶如晴天霹靂!
嘉慶皇帝沒想到,御前大臣沒想到,護衛軍沒想到,全都沒想到,神武門東西兩側的侍衛、護軍,一個個呆若木雞。說時遲那時快,陳德可就到了跟前了。御親大臣定親王綿恩、固倫額駙棘旺多爾濟急忙上前迎擋。
陳德手持小刀與眾人周旋,左衝右刺奮力搏鬥。將定親王袍袖刺破,又刺傷多位侍衛,由於寡不敵眾,被眾人一擁而上力竭被捕。
抓住陳德,眾人圍在轎前,口呼:“吾皇萬歲,萬歲受驚了。”可聽轎內無人答言。定親王一撩轎簾,見嘉慶面容蒼白,雙手抖,嚇壞了!而且順著龍袍往下滴答水兒,哦,皇上尿褲子了!
回到宮去,嘉慶帝龍顏大怒,命軍機大臣和同刑部嚴刑審問。二十一日又命添派滿漢大學士、六部尚書和同審問。二十三日再派左卿科道和同審辦。可以說出動了大清朝所有高階官員審理此案。大小官員奉了聖命,對陳德“連日熬訊大施酷刑”。但陳德不愧是個“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硬漢子。在酷刑下威武不屈、慷慨陳詞敘述自己一生為人奴僕的悲慘遭遇。
嘉慶帝吩咐官員們一定要問出幕後指使人來,要窮究其黨。可陳德從始至終就咬定自己一人,並無同黨,酷刑下也沒有攀扯任何人。
嘉慶八年二月二十日,陳德行刺被捕。二十四日,聖旨下來了。傳旨將陳德凌遲處死,兩個兒子——陳祿陳對處以絞刑。
菜市口內人山人海,都來看出紅差的。陳德綁在樁橛之上。差人把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陳祿、陳對領到跟前,倆孩子哭的淚人相仿。連日來的酷刑,陳德沒皺過眉頭,今兒一看兒子,心裡難過,什麼話也沒說,嘆了口氣。有人把孩子們鎖在一邊。時辰已到,開始行刑。
凌遲酷刑就是俗稱的千刀萬剮。如果從公元550年的北齊算起一直到清末的廢止,這種酷刑在中國有1300多年的血腥史。
依罪行輕重,刀數有多有少,但一般都在三千多刀。刑具除了快刀之外,還有個鐵鉤子。先用鉤子勾起一塊肉,舉刀割下再扔入小筐。據《滿清野史》記載:陳德被殺的時候,先割下耳朵鼻子,再割胸膛,然後從左臂魚鱗碎割,割完右臂,再割後背。開始的時候還有鮮血,血流乾了,只流黃水了。陳德的上身割完之後,猛然間陳德睜眼了,對劊子手說:“快些!”劊子手笑道:“萬歲有旨,讓你多受點罪!”陳德聞聽此言,一閉眼再也不說話了。
從這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聞來看,陳德就刑時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可稱得起英雄氣概。同時也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虛偽殘暴,寄託人們對陳德的同情與稱頌。
從陳德的生平經歷來看,他之所以冒死行刺皇帝,主要是由於清代階段壓迫日益嚴重,這是被壓在社會底層的失業奴僕為求生存而進行的一次勇敢的個人反抗。
陳德試圖透過行刺來改變自己的窮困地位,無疑是愚昧的幻想,盲目的行動,失敗是必然的。
但是這發生在紫禁城的暴力反抗,卻是大清皇帝所遇到的第一次。
陳德雖然被殺,但此舉在嘉慶王朝引起了極大的恐懼和驚慌,而且加深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猜忌和矛盾。
………
做夢殺嘉慶(3)
………
事情已經過去了數百年,但提起陳德還是令人有幾分同情幾分遺憾!
正是:
未向山中擒虎豹,
忽然禍變起蕭牆。
英雄頻灑窮途淚,
空使後人嘆斷腸。
………
京都匠人(1)
………
有這麼句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說得對,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幹出成績。舊時的北京人為謀生餬口選擇了各種行業也創造發展了各種行業。
提起棚業現在已經很陌生了。但在舊時的北京,卻是婚嫁、壽辰、喪事或酷暑所離不開的。
在北京,棚行所搭的棚主要有這麼幾種,這就是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