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但江山難保連皇上都活不了。”
“何以見得?”
“皇上乃萬乘之尊,酉字上添二點,下添寸,現在尊字下邊缺大腿上邊沒腦袋,光剩中間一骨節還活什麼勁兒?”
嗬!崇禎這堵心,可當時不能發作,捱了窩心罵還得忍著。得了。先給個卦禮回宮再說。趕緊掏錢,一伸手把手絹掏出來了,隨手擱嘴裡叼著。
宋獻策一看:“得了,不要錢了。”
“怎麼呢?”
“你口內叼巾,上口下巾,這念‘吊’,恐怕你性命難保,我不收絕命人錢。”
崇禎這彆扭:“我真要死啊!”
這就是民間傳說的《崇禎測字》。
不過歷史上的崇禎此時確實是六神無主焦頭爛額。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女真入侵,崇禎撤換了一批又一批文臣武將,形勢不見起色。崇禎十六(1643年)年十月,李自成攻陷潼關、商州、西安、延安,崇禎焦躁不安,氣憤之下連殺文武大臣數十名。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順政權,揮師東進,明廷風雨飄搖。崇禎屢次下詔罪己,減膳撤樂。心力交瘁,連日來只吃素食蔬菜,周皇后吩咐擺下盛宴,崇禎眼看酒飯難以下嚥,與周皇后相對哭泣,淚盈桌案。為了發兵餉,崇禎命大臣貴戚捐資,周皇后的父親周奎拼命喊窮,只捐銀一萬兩,崇禎要他加到二萬,周奎暗中向周皇后求情,周皇后給他五千兩,周奎獻出三千兩,自己賺了兩千兩。後來闖王進京單從周奎家就抄出現銀五十二萬,奇珍異寶無數。
三月十七日,京營守軍潰散,崇禎仰天長嘆:“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是亡國之臣。”十八日後,太監曹化淳開彰義門投降,農民起義軍進入皇城。黃昏之後崇禎哭著對周皇后說:“大勢去矣。”周皇后回坤寧宮自縊而死。袁貴妃上吊,繩子斷了,崇禎拔劍砍去,正中肩上,袁貴妃昏死血泊中。接著又劍斬長平、昭仁二公主。天色黎明,內城陷落,崇禎擊動景陽鍾,百官一人不見。萬般無奈,帶秉筆太監王承恩登上萬壽山,也就是景山,找棵歪脖古槐,自縊身亡。王承恩也吊死一旁。大明朝滅亡了。
崇禎帝的一生,不近酒色,憂心忡忡地苦撐危局,儘管行事用人有很多失誤甚至造成致命的過失,但他為政治國的精神,卻是帝王中極為罕見的。所以歷代帝王中心最勞、勢最困、命最苦的非崇禎莫屬了。
明亡後,清兵入關,定鼎北京,清統治者對吊死崇禎的古槐妄加罪名,以為治死君王有罪,用大鏈子把樹鎖起來了。
有人寫了一副對聯:“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樹無辜受鎖枷。”
………
閱微草堂和紀曉嵐(1)
………
“您吃了嗎?”
哎,怎麼剛見面就問吃了嗎?對了,這是咱們中國人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北京人,倆人一見面,“吃了嗎”這句話必不可少,表示親切。究其根底,大約是在舊社會,生活條件苦,窮人常吃不飽肚子,所以,倆人一見總是先問“吃了嗎?”別小看這一句話,這裡邊有很濃的人情味。後來,習慣成自然,無論走到哪碰見熟人都問這句話,走到大街上“您吃了嗎?”逛商場去“您吃了嗎?”最可笑的是有時候在廁所裡遇見了也問這句話:“吃了嗎?”不像話!
有這麼句話,叫“民以食為天”。不錯,人離不開吃飯。上至帝王將相,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販夫走卒,誰也不敢說“我不吃不喝能活著”。也別說,前兩天我們家門口有個大哥,跟人家打賭三天不吃飯,真行,連三天,水米未打牙,第四天給餓暈過去了,趕緊送醫院搶救,等好了之後變了一個人,逮什麼吃什麼,拿筷子當雞爪子愣吃了一根半!
要論起吃來,最講究的得說是帝王之家——皇宮。過去皇上吃飯講究,那得吃一看二眼觀三。皇上往這一坐,倆小太監先端過一個大盤子,裡邊用江米堆了一座山,上邊用雞蛋黃京糕擺四個字:“萬里江山。”皇上把筷子抄起來在這四個字上一掃,這叫萬里江山一掃平。這是看的菜,端下去。旁邊小條案上又擺上了十三個海碗,這十三道菜,代表什麼呢?當時天下南七北六十三省,十三省就是由這十三道菜代表。每個海碗邊上掛著一個小金牌,上邊寫著省名。比如說,今天山東省那個碗沒上,皇上就知道山東出事了,丟了,趕緊派兵征討;都上齊了,是天下太平。上十個,那是丟三個省;上八個,丟五個;上六個,那是丟七個;上三個,丟十個;上一個,那就甭吃了,全丟了!等到上吃的菜一共是三百六十五道,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您瞧,多講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