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
右邊的人不提“打倒魯迅”,不等於就不動作。
於是,他們就迂迴,提出:“在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的”、“國有資產就是一碗飯,要往上面吐吐沫”、“不妨把這些公共財產看成無主之物,先把它拿來賣”、“既然掌握公共權力進行公益決策的人不肯輕易放棄和交出他們的權力,而改革又不能從其手中強奪,就只能透過*與賄賂的錢權交易的方法進行購買”等等。
……
大漢,被左扯右拽著。難受不難受呢?很難受!
最後,大漢火了:一揚雙臂--左右兩邊的人,就都倒了。
大漢,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
結果,自然是:捧著魯迅精神的人,與企圖搞跨我們祖國的人,一起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
魯迅精神,就是這麼完蛋的。
再說一邊:最多不會超過三十年,快則十年左右。
作家顧曉軍 2008…12…25
顧曉軍主義:國學的難以為繼
顧曉軍主義:國學的難以為繼
國學的興衰
……
對孔子學院的異議:
中國,在海外辦的推廣漢語的教育、文化機構叫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教教漢語,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往深處就不可能不觸及到孔學。而再往深處,就會發現:孔學,原來是封建禮教。這,對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是有害的。別人,會覺得我們是個封建意識的國家。
……
當代國*的起源:
中國,在海外的僑胞很多。發家與未發家別論,年老力衰以後,難免時常懷念祖國、想觸控一下祖先的文化,也想讓子孫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這,就是當代國學成潮的最初始因。
祖國,一天天強大起來;尤其改革開放以後,華裔們認祖歸宗的心理,一點點地推動著國*慢慢的熱起來。
海外僑胞永遠是偉大的!無論在異國他鄉過的好與不好,他們絕大部分人甚至比國內的炎黃子孫更愛我們的中華。當代國*,就是他們發韌的。
但,除少數學者外;僑胞推崇的已是國學中的知識、禮儀,而非封建禮教了。
……
百家講壇與國學的興與衰:
真正讓國*紅火起來的,是CCTV的百家講壇。
從電視劇演繹皇家故事到閻崇年詮釋大清,國人跨過了從喜歡聽牛碧到識歷史的鴻溝;易中天詮釋國人最熟悉的歷史,用“老帥哥”、“小帥哥”把百家講壇推到一個高峰。
參與CCTV很多節目策劃的于丹,不甘寂寞了;親自粉墨登場,大講《論語》。這時,基本上到了當代國*的巔峰。于丹,也因此而大紅大紫。
待到于丹講《莊子》的時候,人們不難發現:她在暗示著什麼。其實,易中天《品三國》也是為改革開放服務的--諸葛亮為何六出祁山而不能滅曹魏?因為,諸葛亮用得是窮兵黷武的從政路線。
此後,百家講壇就開始走下坡路,直至大家提出:到底要不要辦下去?
百家講壇往哪裡去,不是我們要討論的本意;但,其與國學往哪裡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沒有創造,講壇註定要沒落;國學,也同樣要沒落。
……
在簡要概括與分析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詮釋,是沒有出路的。二、國學,已不能滿足我們的思想需求了。
因為,老祖宗的東西再好,也是幾千年前封建時代的東西,與第三浪潮後的現代經濟社會離得太遠。再,無論你怎麼詮釋國學,都解決不了信仰危機與危機之後的思想出路。
中國思想者的苦悶
……
另一個層面上的國學呢?同樣,也難以為繼。
高層的思想、理論上的爭論,是不可能公開的,也不容我們參與進去。
但,自第二代偉人離去後,我們就很難看到新的、獨創性或主創性的成套的思想、理論的問世。
……
在紙媒體及傳統媒體的龐大的陣地上,我們也很難看到新的思想,而只看到娛記們的上竄下跳和明星們的緋文與作怪。
倒是以司馬南為代表的維護派與南方報系為首“票黨”之爭,成了蕭瑟的思想秋天裡的亮點。
然,無論司馬南如何維護,也不可能推翻我提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