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所述嗎?
再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
《孔乙己》,以夥計“我”為敘述角度,3次流露出對孔乙己的“鄙視”,5次說到孔乙己“偷”,僅一次提到“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
由此可見,偉大的網友們是憑“印象”說話了。
如果按魯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真該大罵網友們“愚昧”、“無知”了!
如果按我的“親近小人物、關注他們的命運與艱辛”,我就說:偉大的中國網友們,多好的“老百姓”!對自己已有的“印象”,忠貞不渝、挺身捍衛!
問題是:網友們的“印象”,是從哪裡來的呢?
分明是“鄙視”,怎麼會變成“對下層文人的同情”?分明是下層民間人士之間的“鬨笑”與調侃,怎麼就變成“世態冷漠”?分明是寫一個小偷(只不過是他只偷書),怎麼又成了“對封建文化的批判”?
只有一種解釋:口口相傳。
《孔乙己》,曾是中國統一課本上的重點教學科目;透過全國數以百萬計的教師們的“引伸”、年復一年的“引伸”,就“引伸”成了今天的“印象”。
本文,沒有要批評全國數以百萬計的教師們年復一年辛勤勞動的意思,因為他們要吃飯。
我僅誠懇地請網友們想一想:你們,是否陷進了一種思維的慣性?
世界,是憑實力說話的。
中國經濟,高歌猛進、早晚是要在世界上挑大樑的;中國*,也會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路;中國文化,將要滿足十三億人的精神需要,還要去滿足將來羨慕我們的其他人群的精神需要;中國社會,也會成為世界各種社會典範中的重要一種。
中國文學,也必然會去領導世界文學的潮流!
而中國文學中,最新生、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一支--中國網路文學,將在這次世紀大進軍中、首先擔當起先鋒隊的作用、繼而還要成為主力軍!
要擔當起自己的角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創造力,是第一位的!
創造力從哪裡來?!
只有打破思維慣性!
沒有一個科學家不是打破思維慣性而進行發明、創造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打破原有的思維慣性、打破“兩個凡是”、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
中國文學,是沿著魯迅先生的文脈、走到今天的。
但,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可以討論的,也是可以批評的。
魯迅先生是人,而不是神!
請魯迅先生先,步下神壇。
網友們,拋開“印象”、停止“引伸”、打破思維慣性,煥發出思想的、文學的創造力!
讓中國文學自身的思想解放,就此開始吧!
這,亦將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大解放!
這,與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同樣具有不可低估的前景、同樣恩惠於大中華的子孫後代!
2007…11…1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魯迅先生不能代表中國精神
顧曉軍言論《魯迅先生不能代表中國精神》
昨日,五大網站之一的網編給我留言:我們將您納入中國教育學者團中,需要一張清晰較大的個人照片和一段個人介紹。
照片,沒有;可寫幾句話,總是應該的。
可,想了一夜,只想出這麼句話:
一箇中國老男人,著意用小說打造中國精神!
剛去看我發的談及魯迅先生的帖子,發現還是有很多網友反對我。
反對,不要緊;但,不能混淆視聽。
有網友說:魯迅,代表中國精神。
魯迅先生,怎麼能代表中國精神呢?!胡話呵!
中國精神包括哪些?
我以為:首先,是凝聚力!其次,因為中國長期處在農耕社會中,中國的老百姓有巨大的忍耐力。再就是在外族入侵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
當然,還包括:宗法血緣、入世進取、重義守節、世俗化等精神。
此外,還有底層民眾中普遍存在的豁達、開朗,身處逆境而不怨天尤人等。
單豁達、開朗,魯迅先生就做不到。
身處逆境而不怨天尤人,魯迅先生就更做不到了。
前時,網上有個歸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