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頁)
魯迅先生的錯誤,在於他寫了平民百姓,卻不是為他們而寫的。
那麼,魯迅先生在為誰而寫作呢?他是為文化人寫作。所以,多年來,他為文化人所津津樂道。
魯迅先生的錯誤,不在於他自身,而在於他影響了很長的一個時代。
寫於 2007…9…18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民眾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
顧曉軍言論《民眾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
《魯迅先生的錯誤》一文在網上發出後,受到廣大網友的眾多批評。
我的態度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不少網友都提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其實,這就走進了“魯迅態度”的怪圈。
我以為:民眾,是供作家、文藝家們去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一如:民眾是供政治家們去服務的,而不是供他們去管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魯迅先生,忽悠了中國幾十年!
魯迅先生,希望民眾都象他一樣成為戰士;這是一相情願,也是不可能的。
如若,民眾都成了象他一樣的戰士,筆仗打成一鍋粥,對社會又有什麼好處呢?!今天,不需要;過去,也未必就需要。
民眾需要的是休生養息,而不是大戰三百回合。
民眾,真的是太可愛了;中國老百姓,尤甚!
網友們晚飯後,抽空去背街陋巷中走一走吧!
去看看那些忙碌了一天,在路邊擺上小桌、喝點小酒的老百姓,即便是他們晚上打點小麻將或偷人、賣逼,我們又有什麼權力去指責他們呢?!
中國文化人的最大毛病,就是拎著自己的頭髮,拼命地想把自己從老百姓堆裡拽出來、變成高人一等的人。
可,這卻是永遠不可能的!
謹請記住:民眾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
寫於 2007…9…20
txt小說上傳分享
魯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眾法可以休矣
顧曉軍言論《魯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眾法可以休矣》
一、題解:
我不知道魯迅先生有什麼權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有位網友在我《民眾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一文後,善意地告訴我:“罵”也是“愛”的一種表現形式,比如我們罵自己的孩子,決不會罵別人的孩子,並不等於我們不愛自己的孩子。
我明白了:魯迅先生,是把民眾都當成了他自己的孩子。
這樣說,很彆扭。
魯迅先生讀過私塾,自然或多或少地受到過私塾教育的影響;所以,我將他的教育法命名為:魯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眾法。
我以為:魯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眾法,可以休矣!
二、私塾式教化法與時代相誖:
我的《魯迅先生的錯誤》、《民眾是供我們愛的,而不是供我們去罵的》相繼在網路上發出後,有網友責問:你瞭解魯迅所處的時代嗎?!
現,分兩層回答如下:
1、我雖然是寫小說的,不是搞魯迅研究的;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們除了學《毛選》,能接觸到的文學作品,主要是魯迅先生的。因此,我就很難簡單地說“瞭解”或“不瞭解”了。
2、其實,我們不需要了解魯迅先生所處的那個時代,而需要了解:魯迅先生,相誖於今天這個時代!
今天,是個倡導開放、多元、和諧的時代。我不知道:有多少網友真正願意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地責罵,願意被拿著戒尺的先生耳提面命地灌輸?!反正,我是不願意的!我相信:一定也還有不少網友同我是一樣的。
三、教化民眾之目的與民生相誖:
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目的,是期望阿Q、祥林嫂們覺醒,成為象他一樣的鬥士;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阿Q、祥林嫂們,首先要吃飽肚子,而後去認字,再看懂他的道理,做出分析、判斷等等。這,在他所處的時代,是幾乎沒有可能的。
在今天,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不如:希望工程、春蕾計劃、扶貧、低保等等,來得更為實在些。
四、教化法妨礙中國文學的崛起:
今日中國文學的滑坡與沉淪,當是不爭的事實。有的人哀鳴“文學死了”,也有不少人在開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