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客觀進行思維活動。
客觀事物的發展,也會改變思維的活動。
觀念便在其中更迭、轉換了。
我以為:就思想而言,至少應該分人本思想與屬性思想這兩大部分。
人本思想,是指:從人的本體出發,圍繞著人所進行的思考。人的本體,還可以延伸到人類本體。
而屬性思想,是指:從屬於人類社會的某一個階段、時代,所進行的思考。因而,它具有較強的社會階段特徵,及其侷限性。
人本思想與屬性思想,在人類思想史中是相互共存、交替繁榮的。
人本思想,不排斥屬性思想,不企圖取代任何思想。
……
人本思想反對--
用一種思想,去完全否定另一種思想,或將其思想取締、或將思想者從肉體上消滅。
人類,發展到每一個新的階段,總會將過去使用過的工具、物品等等,集中起來儲存在某處,叫作博物館。
而思想,這一人類所特有的東西,不是更有其儲存的價值嗎?
而且,擱置起來,沒準啥是還有點用。
為什麼要把思想區分為人本思想與屬性思想呢?
是為了便於人類的思想實踐。
比如說--
一、五四運動,喊出了:打倒孔家店!
而孔子的思想,一直是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你打倒了,用什麼替代呢?沒有替代,中國社會豈不成了思想的真空了?
於是,有人便提出了拿來主義。確實,後來從西方拿來了不少主義。
但,西方的各種主義,就適合中國的國情嗎?我以為:至少,是水土不服的;所以,在中國革命歷史的各個階段,總是不斷地出現或左傾或右傾的種種機會主義,總是要走上那麼一段彎路而後再走回來。
再則,提出打倒孔家店,難道說:中國社會沿用了二千多年的主流思想,就這麼一無是處、盡是糟粕、必須打倒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如果,我們運用人本思想與屬性思想的概念,就很容易將孔子的思想一分為二。
不去管孔子的思想中,人本思想多、還是屬性思想多,只需要將其區分開,即可。前者,沿用;後者,擱置。
這樣,我們也就不用去忙著打倒這、打倒那了;甚至,連批判、肅清餘毒的意義都不大了。只需要分清哪些是屬性思想,而後擱置一邊、或送進思想博物館裡去,即可。
二、在改革開放伊始,怎樣對待毛澤東思想?大家也是拿捏不準的。
如果,那時就有了人本思想與屬性思想的概念,我們運用它;那麼,一切就簡單的多了!
我們只需要想到,人們常說的:主席,三七開。那麼,思想也作一下區分--
適合於改革開放的,沿用;不適合於改革開放的,暫時擱置。這樣,就減少了為難,也減少了痛苦。
三、在此,我也要好好地教育西方,不要總拿意識形態說事。
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其不同的人群的利益分配。無非是西方人以老大自居,總想多得些。
想多得些,可以評擺你對世界、對人類的貢獻,而不要總拿意識形態說事,不要用鬥爭形式對付不同意識的人群。
你們若是覺著:你們那就是人類社會的主流思想。你們完全可以運用我的人本思想概念,區分屬性思想、將其擱置一邊,等待時效與風化。
以惡鬥對待,豈不也成了階級鬥爭?
至此,一定會有網友用我的矛來戳我的盾、用我所提出的打倒魯迅來責問人本思想。
我的回答是:關於我所提出的打倒魯迅,也自然會作重新梳理。
但,人本思想與屬性思想的概念的產生、及把思想加以區分,正是在打倒魯迅、解放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
……
就目前而言,人本思想只是就思想的劃分而運用了“思想”這個詞彙;它,還不是思想、不是主義,而是一種便於思想實踐而產生的方法。
但,把思想區分為人本思想與屬性思想,這將是世界思想史上一個劃時代的綱領性貢獻。
此有助於區分人類歷史中的主流思想與人類社會不同階段中的主導思想,亦將引導人類善待自己已有的思想成果。
作家顧曉軍 於 2008…9…10 至 2008…9…11
建議:把教師節改成愚人節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