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第二個問題,《水滸傳》寫的是一夥強盜呢?還是寫的農民起義呢?這是有不同看法的,我們知道一部作品寫什麼、怎麼寫,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看出作家的思想,也可以分析出這個作品的傾向。在海外有這麼一種觀點,就認為《水滸傳》是一部強盜寫給強盜看的書。主要的根據從歷史上來看,《水滸傳》的故事認為首先是在強盜當中流傳。他翻了很多歷史書,查了很多史書。就是宋代忠義社在太行山打游擊的,這個忠義社當時是抗金,北宋南渡到杭州,在臨安建都,北宋就淪陷了,被金朝佔領了。當時太行山還在堅持打,太行山的那一部分人馬,有一部分就是宋江的部下,這個是確實的,36人,有人上太行山了。在太行山上還有宋江的廟,就是說宋江的餘部,歷史上的宋江,不是小說,他的一部分人馬到了太行山,那麼在太行山講什麼故事呢?就講他們自己的故事,這是一個根據,就是強盜講給強盜聽的。
他特別強調包括我們所稱頌的武松這些人,他認為宋江也有強盜行跡,強盜乾的事情。他渲染,比如說武松殺潘金蓮,它宣傳那種殺人的殘酷,把心肝五臟挖出來,抓出來放在他哥哥的祭桌上面,這個不是一般人做得出來的。然後到他血濺鴛鴦樓,他見人就殺,丫頭啊什麼,馬伕什麼,全殺了,他的刀都殺得捲了口,這個你不能不說是強盜。就包括宋江,你抓住了黃文炳抓到了劉安,宋江也是把他綁在將軍柱上,也都是挖心的。當然不是宋江挖,是宋江看著挖,那就是宋江他默許了。他就是要殺他,殺人辦法,而且殺人要把心臟挖出來炒給宋江吃,這是殺人如麻,他認為這個是強盜的行跡,渲染這些東西,看起來很血淋淋的,血腥得很。潘巧雲既使她挑撥了楊雄跟石秀的關係,那罪也不該死啊?也是把她的心挖出來,這些東西,就認為宣傳這些東西,這不是一般人,他認為是強盜。
那麼《水滸傳》這108人裡面有沒有強盜呢,我們大概都很熟悉《水滸傳》,應該知道那確實是有,這個強盜還不只一個,一大批。大概我們統計了一下,三分之一是有的吧!這108個,三分之一是有的。有的反駁農民起義說,說你們寫農民起義,其中有沒有農民?這個108個裡面有沒有農民?找來找去就是阮小二。阮小二是個漁民吧,因為阮氏三兄弟,三兄弟裡面,阮小二是比較老實的,為什麼老實?他有老小,他有妻子兒女,他不亂鬧。那個阮小五和阮小七是專門賭博的,是一個賭徒,輸了錢就想發財。後來就參加劫生辰綱。《水滸傳》裡面確實寫了不少強盜:第一類,是佔山為王的強盜。那一大批,比如說,少華山,桃花山,梁山,白虎山,清風山,對影山,黃山門,銀馬川,硭碭山,枯樹山等等,這些都是強盜,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夥人在梁山108人裡面確實是,還有相當的一部分人,那怎麼看呢?是不是《水滸傳》寫的都是強盜?我認為不是,為什麼?我提出這麼幾點根據:第一,從全書的結構佈局來看,這些人不佔主流的位置,他們也不是情節的主角。你們讀《水滸傳》你們注意到沒有,你們分析過108人,排座次怎麼排的?它很有講究。佔山為王的、開黑店的、打劫的、慣偷這些人基本上不在前36名。第二,作者並沒有用欣賞的態度去描寫他們如何去殺人,如何去搶劫,沒有。他們這些舉動,都透過他們的口敘述出來了,旁敘出來了。他沒有正面描寫,小說正面描寫的是什麼人呢?是魯智深、是林沖、是武松、是宋江,是這樣一批人。是被逼上梁山的這一批英雄好漢,他們才是梁山的代表人物,才是梁山的主流,也是最後確定梁山路線綱領的這一批人,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他們這些人上了梁山以後,都服從了宋江的綱領,就是服從了宋江的領導,執行了宋江的路線,他們已經再不幹過去的那些強盜的勾當。其實應該說這是很真實的,這個裡面三教九流什麼都有,不是那麼純粹,理論那麼清楚,目標那麼明確,不是那種情況,都是被逼無奈,亡命江湖,然後組織在一起,有那麼一個領袖出來,這個領袖有思想、有理論、有目標,統率這幫人,大概就是這個情況。我們可以把晁蓋和宋江比較一下,晁蓋他們一夥人劫生辰綱以後,站不腳了,官府來追捕他們了,他們迫不得已上了梁山。晁蓋他們劫持這個生辰綱目的是什麼呢?是要圖一世的快活。他們七個人搶來了,他們的理論是不義之財、取之有道,這個理論我們現在都不能接受。我們一個法制社會要是這樣說的話,不義之財取之有道,我們都可以認定這個財是不義之財。我說它不義之財我就可以搶,那是不行,這個邏輯實際上是強盜的邏輯。智取生辰綱,他們最後奠定了梁山的基礎,但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