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石昌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六十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六十五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我就說宋代的時候,三十歲以上就算半老。蘇軾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詞,叫《江城子·密州行獵》,打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左手牽著一條黃狗。右擎蒼,右手託著一隻老鷹。蘇軾當年寫這首詞的時候,三十九歲,就自稱老夫了。我今年65歲我都不敢自稱老夫。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不是指六十歲以上的人不讀《三國》,而是指三十歲以上人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少不讀《水滸》,那個少的概念是二十歲以下,因為二十歲就弱冠,男孩子就成年了。怕你那個時候青春躁動期,容易對周圍社會環境不滿。也跟《水滸傳》似的,好傢伙,上山打家劫舍,跟朝廷作對。所以當時都是一種為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這樣一種觀念。那麼我們現代怎麼樣呢,我覺得老老少少都應當好好地讀《三國演義》,讀《水滸傳》。因為透過讀這些名著,特別是四大名著,跟讀一般的名著不一樣,跟讀一般的小說更不一樣。為什麼它具有經典性?在裡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東西。《三國演義》我們今天不談,在《水滸傳》裡面我們可以瞭解到很多東西,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我舉個例子,隨便舉個很小的例子。楊雄殺潘巧雲,在那一段裡頭,兩次提到潘巧雲是寡婦改嫁。她是改嫁,她沒有覺得這是丟人的事情。也就是說中國的婦女,她一直到宋代,至少到宋代的時候,寡婦改嫁還是很平常的。我們知道在唐代寡婦改嫁更平常。光是皇帝,他的女兒公主們,皇室的女性成員當中改嫁的就有好幾十個。有一個三次改嫁,都沒有遭到非議。但是寡婦改嫁到了明清,特別是到了清代,那絕對是非常讓人覺得可恥的,丈夫死了以後就只能守節。甚至那種指腹為婚的,生下來以後,那個男的就已經死了,這個孩子從幾個月開始就一直到老死,她就只能守著那個牌位。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都可以得到很多資訊。何況呢我們還可以從《水滸傳》對人物描寫的高超的藝術水平,從它的結構水平等等上,我們可以受到很多啟發。
主持人:今天周先生從生辰綱的下落,為我們講了《水滸傳》藝術上的不朽之處和人物思想行為上的腐朽之點,帶給我們非常深刻的啟迪和反省。我想品讀《水滸傳》,我們還是應該更好地在現代法制觀念的基礎下,用現代意識重新藝術地審讀,品讀《水滸傳》,好,最後讓我們感謝周先生帶給我們的精彩演講。(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水滸傳》的思想傾向…石昌渝
主講人簡介:
石昌渝:1940年生於武漢;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歷任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務委員;現任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文學遺產》編委、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內容簡介:
《水滸傳》究竟寫的是什麼?是英雄好漢的傳奇故事?還是盜賊流寇的打家劫舍?有“孝義黑三郎”之稱的宋江是強盜頭目?還是農民起義的領袖?《水滸傳》所寫的108將難道都是強盜?宋江的思想左右了梁山的發展,也使讀者《水滸傳》產生了不同的認識,身為梁山首領的宋江究竟在想些什麼?建國以來,對《水滸傳》思想傾向的認識更是針鋒相對。從晁蓋劫持生辰綱佔據梁山,到宋江舉義同官軍對抗,再到招安毀滅,梁山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而針對晁蓋和宋江的爭論也從未停息過。兼備領袖頭腦和氣魄的宋江率眾屢敗官軍,卻為何不想推翻朝廷自己做皇帝?《水滸傳》宣揚的是一種什麼精神?上梁山前後的宋江其思想究竟有沒有發生根本轉變?又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決定招安的?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招安?。tenluo
過去和現在對《水滸傳》的思想傾向究竟有什麼不同見解?主要的看法有兩個:第一,忠義說。就認為《水滸傳》所宣傳的,它透過宋江這108人,他們上梁山的經歷,以及最後招安,最後這個悲劇性的結局,它透過這個情節表現的是一個什麼東西呢?有人認為,它表現的是忠義的思想。提出這個忠義說的,最具代表的是明代的李贄,就是李卓吾,他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忠義續》,他評《水滸傳》抓住了兩點:第一點,他認為《水滸傳》這部小說是一部發憤之作,為什麼是發憤之作呢?他認為作者是身在元代、心在宋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