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上都是混不吝的主,見到好處就往前湊沒好處就稍到後面看熱鬧。武家小女娃現在談工錢,絕對會讓那幾個人不安分,別鬧出什麼事來。
武暖冬笑眯眯的又重複一遍,“沒有再願意幫忙的長輩了嗎?”
“小丫頭你就講吧!別管咱們了!”後面懶散依在門旁的邋遢男人嬉皮笑臉的喊著。
“大叔,問清楚了比較好!”武暖冬若有所指,引來老村長若隱若無的注視,隨後甜笑著說:“各位長輩,工錢是每人每天四十文,管早午兩頓飯,做飯的三位嬸嬸帶上鍋碗瓢盆也是四十文。”
果然,聽到工錢不但後面看熱鬧的沸騰了,連原本本意是幫忙的村民都驚愕不已。
“武家小女娃,你們這錢也不能亂花,太高了、太高了!”一位衣著盡是補丁的老大爺連連擺手,幾個小娃看樣子沒個大人所把持,以後的日子不好過,別為了個遮風避雨的地把存底全散了,本是村裡人搭把手幫忙的事,犯不上花那麼多銀子。
一位身材矮小的大嬸也介面道:“小娃就是不會過日子,大嬸不要你們錢,給頓飯吃就行。”
“喲,你們不要錢是不缺錢,俺家五口人,全等著俺吃飯呢,小丫頭,他們不願意俺們家五口願意,工錢不會差吧?”
答茬的是後面看熱鬧裡唯一的中年女人,她衣服穿的歪歪扭扭,脖子比車軲轆還黑,說起話來喜歡拉個長音,聽起來怪怪的。
“鄭寡婦,你那五口人最小的三歲,最大的十一二歲,是過去給人幫忙還是添亂。小丫頭,別聽那老孃們亂說。你工招完了就回家,明早叔帶著大傢伙到地上幹活,你們不用那麼早起來,還小,多睡會,叔幫你們盯著。”說話的是村長家的親戚,身體很壯實的兩個兄弟之一,兩人是後來到村裡投靠村長的,也曾無依無靠過,那時沒錢買地,託著村長的福跟著老獵人學手藝,老獵人過世,他們披麻戴孝送了最後一程,現在是高門村唯一的獵戶。
“謝謝二嘎叔!也謝謝田爺爺和秦大嬸替我們著想。”武家孩子齊聲致謝,倒嚇得三人一跳,這些孩子不但認字,記性還怪好的,說了一遍名都記住了。
老村長倒是笑開了,一個村子能否昌盛也要看村民們是否團結一心,一團散沙似的村落早晚衰敗。
高門村太過沉悶了,希望外來人能帶來新氣象。
天剛亮,武暖冬和武行舟趕著驢車來到鎮上的米糧店,買了兩大袋的大米(中等米)約十五斗(240斤)1275文,七鬥(112斤)雜麵1260文,三鬥(48斤)白麵720文,十斤糯米粉388文,五斤黑芝麻200文,共3兩843文,因為武暖冬買的量很多,為了拉回頭客,掌櫃好說話的免去了43文。
幫工的村民全是大老爺們,每天兩頓飯,怕是要幾十斤米麵,加上家裡的那些也不過是夠吃七八天的。
要不是驢車裝不下,她還真想多買幾袋省的每隔幾天採買一趟。
空間裡的糧食、蔬菜和水果成熟的比草藥還要快,那些是留給自家人吃的,武暖冬有些捨不得給無關緊要的外人吃,而且空間米糧質量實在太好了,粒粒飽滿晶亮,透著白玉般剔透無暇,看著不像是大米,反而像是一顆顆玉石。面也是細膩的很,滿鼻撲香。唉!產物品質好,反而拿不出手。
幸好玉府對採摘下的成熟作物有靜止功能,否則堆在空地的果實、糧食早就腐壞了。
兩個人驅車來到肉鋪,肉鋪老闆見滿車的糧食就知道是替家裡採買的,立時熱情的招呼著,“小哥,買什麼?都是新鮮肉,今早現宰的。”
ps:上青雲榜了,嗯嗯,謝謝編輯的推薦和大家的支援,不要忘了收藏、評論和推薦喲~~看好你們!!
第四十一章、摳門
“大叔,給我們割半扇豬肉。”武行舟對著掛在鋪子裡的整隻豬比劃了下,“就要右邊半扇。”
肉鋪老闆聞言,眼睛通亮,笑的越加熱情,“好好,我馬上給你們割。”喜笑顏開的老闆動作麻利,切好了半扇豬肉,把內臟通通丟到角落的破竹筐裡,想著回家餵狗吃。
武行舟見狀,猶豫了猶豫,問道:“大叔,那些下水能賣嗎?”
“那些下水沒法吃,吃起來麻煩不值當,不值啥錢的。”
大唐人還不興吃豬下水,甚至多吃羊肉更甚於豬肉,所以豬肉價比起羊肉要貴上一些,但羊肉羶氣太重,做法有限。豬肉的肥膘更受歡迎,瘦肉價格更低,更不用說下水,比如血腸這類的食物是清朝滿族入關帶進來的,武暖冬倒是知道幾種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