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的原因,高技術裝備起來的現代戰艦造價越來越高,也養不起那麼多零。
而日系的太空戰鬥,則是“陸戰”型的,準確的說是“中國古代陸戰”型的。其戰鬥模式帶有中國古代動則上萬、上十萬、上百萬的烙印。這裡的一艘船,不如說是一名小兵,無法決定戰鬥的走向,他僅僅是成千上萬的螞蟻中的一個。
在海戰型的太空戰鬥中,最高指揮官挺可憐,因為他手中的飛船玩具很少,而爽的是船長,因為每一個船長都是寶貝疙瘩,每一艘船都舉足輕重。而在陸戰型的太空戰鬥中,爽的是最高指揮官,就跟論箱子為單位點鈔票時的那種快感一樣,而船長則泯然眾人矣,像他那樣的螞蟻要多少有多少,一名軍官畢業當上船長,小子,你剛剛及格啊。
就我個人觀點來講,海戰型的太空戰鬥的科技水平高於陸戰型的太空戰鬥。
可以笨理想一想。為什麼我要用幾萬艘飛船排成密集的陣型進行主炮齊射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單艦的射擊不能對敵人造成有效殺傷,甚至幾十艘一起射擊也不夠用,所以只能拼著被敵人輕易擊中的危險進行密集陣型的集中射擊。而且,即便這樣密集射擊也難以對敵人造成大規模殺傷,因為換位思考,如果敵人的同樣密集陣型的射擊能夠一舉消滅我們的密集陣型,我們幹嗎排得這麼密讓人一窩端?就好像火槍射程和射速還很低的時候,大家全都排著方陣聽著鼓點往前直走,但是當火槍射速極大提高、彈道穩定、射程加長之後,散兵線取代了方陣。
而海戰型的太空戰鬥則高科技很多。一個星際國家,只有幾百艘戰艦,它怎麼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領宇呢?因為這是背景設定,所以我們先把“一個國家只有幾百艘戰艦就夠了,這個國家沒有在外敵入侵之下覆滅”當成一個既成事實來看,那麼只能有一個原因:這幾百艘戰艦足以控制自己的疆土。這說明單艦可以有效控制很大一塊空間,說明它的航程、它的探測系統、它的火力打擊範圍都足夠廣大,讓敵人無法鑽空子。
綜合來說,西方系的海戰型和日系的陸戰型,哪一個更好呢?也許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喜好的問題。喜歡數字的,看著艦隊龐大規模就心胸舒爽的讀者,就選擇日系的。喜歡那種每一個人都舉足輕重,每個人都責任重大的感覺的,就選擇西方系的。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就我個人來講,我小時候喜歡日系的,現在則喜歡西方系的。
在我對整個家園小說的背景設定中,它的科技水平是這樣的:
一艘單獨的驅逐艦,有足夠的動力、速度、火力和探測距離封鎖一整個恆星系。
作為銀河這個象限最強大的泰坦帝國,在它全盛期,只不過才有重巡洋艦50餘艘。
希格拉全族55萬人,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窮兵黷武,一切富餘的資源全都投入到太空艦隊建設中,也不過才有十來艘重巡。
一艘制空艦帶著十架戰鬥機投入戰鬥,可以一舉扭轉戰場局勢。
因為單艦的作戰能力設定得比較強,所以相應的戰艦交戰距離都較大,一發炮彈打出去過幾分鐘才擊中敵艦是正常的。所以十里天同學才會汗昆蘭號跟遊獵戰星的距離。——不過那個距離確實是個bug,我原來設計的怒濤炮炮彈飛到戰星要三個小時,所以戰星的鐳射到昆蘭號才要十幾分鍾;後來覺得給人們三個小時的提醒吊膽時間太不人道了,尤為重要的是,以我的筆力難以很好的展現那麼長的空白時間,所以後來就把炮彈飛行時間改成半小時,但是後面的忘了改……這是我的錯。認錯!
總之呢,還是那句話,喜歡哪種風格的,就揀自己喜歡的看。毛潤之同學說得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希望無論是日系的還是西方系的,都能夠出現好作品,把科幻推向高峰。——雖然不大可能,汗……
※※※※※※
本小說目前來講開始進入尾聲。但是還有那麼幾章才會結束。難道大家忘了奈格羅克了麼?
作品相關 隨便聊聊:太空大戰的數量(續)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自從我發表了《太空大戰的數量》,就在書評區裡掀起了一場討論。呵呵,這才是我理想中的書評區!
現將大家的討論收錄如下。對於他們的討論,我現在先不置評,因為在我看來,無論哪種數量型別,都有自己的特點,還是那句話:各取所需吧。
十里天
其實對於星際帝國而言,人多才是正常的吧?遊戲是不可能設定太多人了,不然玩家操作不過來。但只要想想,自己如果建設一個星際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