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第2/4 頁)
意,不能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若是慢慢侵吞,又擔心老十四先下手為強,軍工作坊雖然掛在工部名下,但誰都知道那是老十四的地盤,若是任由老十四吞併這批數萬青壯旗民,會是什麼後果?旗人自小都是習練騎射,這數萬青壯就是數萬精兵!而且就在京畿之側,京城還有何安全可言?老十四當初提議旗人進軍工作坊是否就已存了這份心思?
康熙沉吟不語。李德全躬身肅立於後也不敢亂動,生怕驚擾了康熙,不過。院中的動靜他卻是隨時都留意著的,當看到園子門口有小太監縮頭探腦時,他便猜到應該是京城的快報到了,打手勢問了下,見猜測無誤,他便輕聲稟道:“皇上,京城的快報送來了。”
康熙沒言聲,只是微微點了下頭,李德全會意,立刻快步到園子門口。小太監一邊躬身呈上快報,一邊低聲稟報道:“皇太子已經出京奔這裡而來。”
李德全面無表情的接過快報轉身便走,到康熙跟前才小心的拆開夾袋,裡面不僅有快報還有一份京報,待康熙伸手接過,他才輕聲道:“皇太子已經在路上了。”
康熙仍是沒有言聲。快速的瀏覽了一遍快報,眉頭不由微皺了皺,老十四居然以告示的形式將招收旗人的條件和工匠的待遇公之於眾,他這是想以旗民來督促各旗旗主和王公勳貴?看來,老十四也在打天津旗民的主意,他可真是好算計!
沉吟半晌,他才草草看了一下工匠分級和各級的具體工錢數額,這個東西他倒是不上心,軍工作坊規模龐大,定級按酬發放工錢更便於管理和刺激工匠的積極性,至於那個最高工錢,不過是噱頭,相信沒幾個人能拿到那份工錢。
對於京報,康熙倒是重視,從頭到尾細細的看了一遍,這期京報隻字未提旗人入作坊一事,連篇累牘都是徵日大捷的文章,老十四倒不居功,反而將他以審時度勢,決策之功大肆頌揚了一番,他心知老十四這是要堵一眾朝臣之口,不由微微笑了笑。
對於一筆帶過的有民族融合之嫌的那句話,他並未在意,宣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倒是側重突出了日本獻公主和親之事,讓他頗為不解,這事主要是針對日本的,為何在京報上加以突出,老十四想做什麼?想改變大清的宗藩關係?還是衝著南洋的藩國去的?
為免在路上耽擱時間,胤禎刻意騎馬前來,出了城,一路急馳半個時辰便可抵達小湯山行宮,下馬稍事洗漱之後,他便匆匆趕到園子外求見。
在得知老十四到了,康熙便回了房間,接到稟報,便宣他立即進來。
胤禎進屋例行請安見禮後,康熙亦是按例賜座,俟其一落座,他便沉聲問道:“京報上側重突出了日本獻公主和親之事,是為何故?”
胤禎沒料到康熙張口就問這事,忙沉穩的道:“回皇阿瑪,這是奪取南洋諸藩國的步驟,兒臣著重宣傳此事,是準備勒令各沿海諸藩國納幣、押質、和親,一步步逼反他們,以便師出有名。”
對於南洋諸藩,康熙也是垂涎不已,那可是大清的糧庫,一聽老十四果然是衝著南洋諸藩國去的,他不由微微點了點頭,海軍擴兵不過二、三年時間,是該未雨綢繆了,微微沉吟,他才道:“這些年,大清與朝鮮的宗藩關係日漸親密,也該留一個宗藩關係的典範,朝鮮就暫且免了吧。”
免朝鮮?胤禎一楞,他對朝鮮可沒好感,周圍都吞了,留個朝鮮做什麼?那些個棒子,後世跟著日本侵華時,可是殘殺了不少百姓,造的孽不比日本鬼子少,不過康熙既然開了口,就只能等康熙死了之後再取了,反正也不急於一時,收拾了東南亞,再回頭北上,他忙躬身道:“兒臣尊旨。”(未完待續)
………【第540章 舉薦將領】………
見胤禎微微有些遲疑,康熙知他對此有牴觸,略微沉吟,才道:“朝鮮不過一蕞爾小國,歷來奉行事大主義,對前明如此,對我大清亦是如此,自天聰元年簽訂兄弟之盟以來,累世恭敬,盡極臣禮,其國近百年來,尊照盟約,不修築城池,不操練兵馬,於大清而言,實屬不設防,取之易入反掌,何須急於一時?”
稍做停頓,他才接著道:“對待藩國,無非是‘羈縻’二字,這些年大清征戰不休,自顧不暇,於眾藩國側重於籠絡,如今國泰民安,兵鋒強盛,自然要轉為束縛。
大清疆域越大,藩國亦必年盛一年,宗藩關係亦勢必越發複雜,然終離不開羈縻之策,朝鮮藩國,乃大清立國以來,羈縻最為成功之典範,應令來京朝貢之新舊藩國使者多與之交流,可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對食之無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