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官場,除倭仁籍隸蒙古沾點皇親無人敢小瞧外,幾乎個個噤若寒蟬!
曾國藩想一陣,悲一陣,氣一陣。他心道:“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了,什麼要做官就做個廉官,要做人就做個君子,全是些不著邊際的想法!僅僅因為拒絕參加宴席,實缺都給丟掉了!現在連吃飯用度都要向家裡人要錢,還扯什麼廉官、君子,邊際都不著啊!”
大典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第一批進京的是京城左右省份的督、撫及住在奉天府的王爺、親貴們,隨後到的是偏遠省份督、撫的專差和駐藏將軍延齡的八百里專折。
道光帝見到延齡的專折後吃了一驚:莫非西藏又有騷亂不成?開啟一看,原來是延齡為參加大典又怕皇上怪罪,而於赴京途中拜發的問安奏摺。奏摺中寫道:“奴才離藏已四十餘日,正在日夜兼程趕往京城。皇太后的七十大壽,奴才不伺候在身邊哪行!祖宗的在天之靈,不剮了奴才才怪!”
看完奏摺,道光帝的臉都氣白了。邊疆事繁,非內地可比,擅離職守,如何得了!他提筆在延齡的摺子上批了“糊塗”兩字,又立時傳諭軍機處擬旨,將延齡降二級處分,仍回本任,令其迅速返藏,半刻不得延誤!
聖旨發出去不久,蒙古王爺、西藏四名噶倫所派的專使及朝鮮王府的特使,也一併進了京;英吉利與美利堅等夷邦雖也派了使節乘了船來,道光帝卻沒有接見,禮物自然也沒有收。道光帝這麼做,據說是穆彰阿和耆英的一番苦勸起了作用。
穆彰阿誠懇地說:“夷人都長著黃毛藍眼鉤鉤鼻,嚇著皇太后可不是好玩的!七十歲的人,哪能經得起嚇呀!望皇上三思!”
耆英指天畫地道:“我天朝聖國乃禮儀之邦。夷人的兩條大長腿生下來就不能彎曲,到了賀壽時,百官都跪請皇上、皇太后的安,他們卻站著,這成何體統!傳出去,有損國威呀!”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面對質疑須冷靜(1)
大典的日子終於到了。
天還沒有亮,順天府的親兵們便在京師的各條道路上設了哨,京官們這一天也都起得特別早。曾國藩雖是候補檢討,也早早地來到翰林院候著。這畢竟是難得一見的大場面,誰都不想錯過。錯過了,是要後悔一輩子的。
等到天亮,通往紫禁城的路兩旁已是站滿了人。京城的百姓個個都清楚,從道光帝登基,這麼大的場面還是第一次出現。大家都伸著脖頸盼著、等著,比皇上本人還急。
最先走進紫禁城的是蒙古王爺朱英那泰,有儀仗、有馬隊,老王爺坐在沒遮攔的大轎裡,一副睡不醒的樣子。一見這情景,街兩旁觀看的老人們就感嘆:“王爺是真老了!想想乾隆爺搞的那幾次盛會,朱英那泰王爺是何等地有精氣神!頭昂起老高,腰桿子直直的,兩個大眼珠子,簡直就是兩盞明燈!彷彿是一晃兒,頭髮白了,眼皮下塌了,整個人都打不起精神了!”
老王爺進到紫禁城以後,朝鮮國的特使也帶著禮品坐著大轎來了,特使大轎的後面還跟著十頂花轎,坐了十位眉清目秀的姑娘。看熱鬧的百姓們可就納悶了:“怎麼著,這十個女子也是禮品?咱萬歲爺可不好這個!”
守街的親兵們馬上低聲喝止眾人:“閉嘴!再說割舌頭!”
一隊一隊朝賀的人整整過了一上午,到了傍晚時分,才輪到翰林院的編修、檢討、庶吉士們進拜。
曾國藩一整天滴水未進,此時已餓得頭暈眼花,正拿不定主意是偷偷地出去吃口飯還是繼續等,卻忽然傳諭覲見。曾國藩神情馬上為之一振,說也奇怪,竟不覺得餓了。
曾國藩等一班翰林們在禮部堂官的帶領下走進太和殿的時候,龍座的兩邊已是站滿了有爵位的王、公、侯、伯、子、男及三品以上的大員們。蒙古王爺及朝鮮王爺的專使們並不在這裡,好像已領到別處用飯去了。
禮部堂官高喊一聲:“祝皇太后萬壽無疆!吾皇萬歲萬萬歲!”
翰林們就齊刷刷地跪下去,一齊照葫蘆畫瓢,待皇上說一句“下去吧”,禮部堂官就高喊一聲:“謝恩!”翰林們就一齊叩頭,然後便退出來。正要退出的曾國藩,卻被興高采烈的道光帝叫住了。
“曾國藩哪,你到前面來,朕有話問你。”道光帝用眼掃了掃那些臉呈驚愕色、侍立在兩旁的王爺、大臣們。曾國藩硬著頭皮,匍匐著跪到前面來,心開始七上八下地跳,額頭已有汗冒了出來。
“朕聽說你在會館貼了個宣告帖子,說什麼不再參加任何官員的宴席了,有這事沒有啊?”道光帝表情凝重地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