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料和社交圈子,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搜尋並和他人實現溝通。”
未來主義者保羅·薩弗對此深感認同,他認為:社會網路的價值在於,你不僅需要知道哪些人在網路中,還必須有權進行選擇和排除。
薩弗認為,由於規模龐大,大型開放式社會網路的效益將逐漸出現遞減的趨勢,呈現出與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該定律指出,網路的價值等於網路使用者數的平方,即網路價值隨著網路使用者數量的增加而呈指數增長。 完全相反的結果,也就是說當達到一定規模後,社會網路的價值會隨著每個新成員的加入而下降。
腦科學家和網際網路企業家傑弗裡·斯蒂伯的觀點似乎和薩弗不謀而合。他認為:“當網路達到可以開發高階功能的規模時,其真正威力並不在於使用者的增長速度,而在於穩定性。”這句話要表達的是,穩定性、持續性和相對靜止性才是高階功能性社群成功的關鍵。當網路發展到這種程度時,真正重要的是合理的構成而非規模,它應更多關注的是其存在意義而非使用者數量。
148人定律
現存的雅諾馬馬人如今主要生活在巴西中部,集中在亞馬遜河和穆卡雅伊河之間的地帶。
作為一支從石器時代延續至今的部落,雅諾馬馬人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原始,文化儲存得最為完好的部落,他們的生活至今仍和8000多年前一樣。雅諾馬馬人使用弓箭和蘆稈製成的“吹鏢”進行漁獵,在濃密的雨林中種植香蕉、芭蕉和木薯。
和他們的先人一樣,整個雅諾馬馬村寨的人都居住在一個圓形的公共草棚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口的增加,整個部落很快就意識到這種集體生活在環境和利益方面的優勢,當然也有一些缺點。在他們的生活中有三件最為神聖的儀式需要由部落薩滿來執行,它們分別是出生、死亡和部落重組。
在這三種儀式中,最為重要的當屬部落重組。由於完全依賴大自然生活,因此雅諾馬馬人最理想的方式是形成多個小型群體生活。因此,為了照顧到所有人,當他們的部落達到200人時就會進行一次重新組合,拆分成兩個部落。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總是傾向於生活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群體中。
於是,我們便有了“鄧巴數字”��Robin Dunbar,牛津大學人類學家。
這個概念。
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對人類大腦和社會網路進行過一些重要研究。根據他對靈長類動物和人類的研究結果,鄧巴博士認為人類腦皮層的容量決定了我們社會交往物件的數量。對任何時代而言,人類能夠維持的有效人際關係數量是非常穩定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新型社會網路的崛起(7)
他認為,人類能維持的最大人際關係數量為147�8人,即約150人。這個數字表明瞭我們能維持的最大有效人際關係數量。鄧巴深入研究了各民族的文獻資料,發現人們往往會按照可維持密切關係的人數來定義規模不同的群體,如私密圈(最多5人),興趣小組(12~15人)以及日常交往圈(可達35人)。
在他的研究中,鄧巴發現150這個數字時常在各種文獻中出現。例如,透過觀察全球21個狩獵群體的歷史資料,他發現這些群體的平均人數為148�4人。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英裔加拿大作家,新聞工作者和大眾社會學家,著有《引爆點》、《決斷2秒間》等作品。 在其作品《引爆點》中曾記載過,鄧巴也研究過哈特派��Hutterite,哈特派為基督教門諾派的一支,為逃避教派鬥爭的*從歐洲遷移到美國,現主要分佈在美國西北部及加拿大一帶,處於美國主流生活之外。主張財產公有,使用哈特德語,以部落形式散居。
這樣的宗教群體。與阿們派和門諾派��Amish and Mennonite,阿們派和門諾派都是基督教的分支,信徒非常保守,以務農為生,通常穿著傳統、樸素的衣服,抵制現代發明。 教徒相似,哈特派教徒生活儉樸,以從事農業為生。幾個世紀以來,哈特派認為其教徒聚居部落的最多人數上限恰好也是150人。因此,他們和雅諾馬馬人一樣,每當一個居住區可承載的人口超過這個數目時,整個社群就會自動重組為兩個社群。
這一模式在軍事組織中也同樣適用。美國軍方長期以來一直在進行嘗試和摸索,最終發現每個戰鬥單位的最佳人數為200人以下,這種規模最容易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