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加油!”
香港迴歸了,同學們激動的心情平復了,大家又迴歸到學生的正職學習中來。這樣努力了半個月,同學們迎來了高一年級的最後一次考試期末考試。期末考試結束後,高一的學生們又進行了為期兩週的補課後才開始放暑假。
暑假的第二天,張恆東同學便揹著行李來到了古家,古爸叮囑了曉墨和張恆東幾句注意事項後,帶著他們出了門。
古爸先帶兩小前往拜祭師公,師公的墓地位於省城西郊的靈巖山腳,穿過樹林,登山十五分鐘就到達了。墓地在靈巖山半山腰,佔地越一個排球場大小,左邊三棵參天松樹,右邊三棵大柏樹,彷彿兩柱朝天香。墳墓左右各一個漢白玉麒麟活靈活現。墓前豎有一石碑,上方刻著八個大字“天下為公,正氣長存”,中間刻著“華公輔正之墓”,下方則刻著“眾弟子癸丑年敬立”。墳墓兩邊還各有一塊石碑,左邊石碑上刻著師公的生平事蹟,右邊石碑則刻著師公對弟子的教導。
三人站立在墓前:眺望遠方,墓地與青龍山玉壘峰隔江相望;觀墓地後方背靠靈巖山峰,仿如居座太師椅中;仰矚右方崇山峻嶺直衝霄漢;俯瞰左方天都平原一馬平川。朝陽一出,靈巖山頂金光閃耀與玉壘峰銀帶爭輝,蔚為奇觀;M江從重巒疊嶂中奔騰而下,猶如白龍出山,氣勢磅礴。四周參天大樹,銀杏、黃楊、松柏等,數不勝數。一年四季清幽宜人,是個天然的氧吧,可謂洞天福地,神仙居所。
曉墨走到左邊的石碑前瞻仰師公的生平,只見石碑上刻著:華輔正(1879~1973),武當著名劍俠,民主革命先驅。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推行三民主義,經多次浴血奮戰,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國。後參與雲南蔡鍔討伐袁世凱的戰鬥,並在蔡鍔所辦的雲南講武堂任武術教官。後任川軍武術總教頭。1917年任C省擂臺賽副擂主(1986年C省省會風物第六期《比武打擂話當年》曾回憶過當年戰況)。北伐前遠赴海外籌集軍費,闖龍潭虎穴,風餐露宿,以高超的武功、膽識和謀略成功地籌集到經費並護送回國交予北伐軍。1930年4月底與C省軍委代表李明柯接頭,因叛徒出賣,被敵人埋伏抓捕,以高強的武功脫險……(C省文摘週報《我以我血薦軒轅》曾回憶過)。解放過歷任C省武協主席……
曉墨看得心潮澎湃,從心底生出對這個未見過面的師公的崇敬。她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幫手古爸點燃香燭。
張恆東一直研究右邊石碑上師公的教導:武術是人與獸爭、人與人爭發展起來的。天理、地理、人理本是一理,道、佛、儒何需三分,都是人類認知的結晶。……口張神氣散,意亂火候冷。……道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散人修道,則修心也……明心見性……廻光返照,道炁長存……
張恆東不解地問古爸:“古叔叔,碑文上的‘廻光返照’和醫學上的‘迴光返照’有區別嗎?”
古爸側頭想了想,道:“柯師兄對我說過:‘廻光返照’中的‘光’指大自然中日月星辰以及萬物的精華,又指前輩智慧的結晶;‘返’指我們要吸收,為己所用。‘道炁’指吸收了外界的靈光與自身的靈性相融。簡單說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要六根清淨,不要大量地消耗,要愛惜、保養,人才能長壽。”
“哦”張恆東與曉墨受教地點頭,又長見識了。
古爸把香燭插在墳頭,一邊燒紙一邊同曉墨和張恆東講起了小時候第一次見師公的情形還有同師兄弟們一起學武的趣事,曉墨和張恆東聽得津津有味、羨慕不已。
紙錢燒完後,古爸肅穆地領著兩小朝著師公的墳墓叩首磕頭。古爸盯著中間的石碑,鄭重地道:“師傅,這兩個小的,一個是弟子的女兒,一個是弟子的徒弟,今天我帶他們來讓您看看。兩個孩子的品性不錯,他們一定能秉承您的教導,學武用以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為國為民,絕不爭強鬥狠,做危害他人的事。你們說,是不是?”古爸的最後一句是對兩小說的,聲音也高了幾度。
“是。”兩小連忙高聲回答。
古爸滿意兩人的回答,又磕了三個頭後,帶著曉墨和張恆東站起了身。
“古叔叔,我們現在就回去了嗎?”張恆東疑惑的問,沒想到這麼快就拜祭完了師公,那古叔叔為什麼要他準備至少三天的換洗衣服?
“老爸要帶我們去參加民間武林大會。”曉墨搶著回答。
“武林大會?”張恆東驚訝地大叫一聲,然後雙目放光地望著古爸。
古爸微笑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