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劃反攻雲南那次行動了嗎?
老人忽然警覺地看我一眼,他慢吞吞地說:我沒有去打共產黨,反攻雲南是臺灣命令,以後我還要回大陸去,你可不要斷了我的後路啊。
我連忙向他保證:我不會直接報道您的話。我需要了解歷史真相,與個人無關,我向您保證。再說那些事情已經過去五十年,大陸早已改革開放,我相信不會有人再計較。
他這才稍稍放了一些心。我說那次反攻雲南,李彌為什麼屯兵不前?他是因為這個才被臺灣撤職嗎?
老人搖搖頭說:這件事講起來就複雜了,不是一時半時說得清的。官場上的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我說您什麼時候退出國民黨軍隊?
他眨巴眼睛說,大約是……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秋天吧。
我說您為什麼不去臺灣呢?
他憤憤回答:李主席在臺灣被軟禁,我去那邊幹什麼?
幾天後在另一處叫做曼塘的難民村,我有幸採訪了另一位當年歷史風雲的見證人和親歷者李崇文將軍。李將軍的家同樣儉樸,鐵皮頂平房,泥土地面有些潮溼,同所有當地人一樣,他的客廳裡也供奉一尊觀音菩薩。他一開口我就知道他是雲南人,而且是滇西方向人氏,因為我曾在那一帶當知青。果然他介紹自己是雲南臨滄人,十八歲投筆從戎,黃埔軍校五分校十六期步兵科畢業。二十七歲任上校師參謀長,二十九歲兵敗廣西,混跡難民逃至香港。後遇李彌,被說服去金三角組織隊伍反攻大陸。
在公元1951年那次著名的反攻雲南行動中,李崇文任第十三縱隊少將司令,一度踏上他家鄉雲南臨滄的紅土地,當然那次返鄉之路註定是短暫和失敗的。他經歷和參與了李彌時代金三角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和戰役,直到國民黨殘軍大撤臺,李崇文因對內部爭鬥和前途悲觀失望,選擇解甲隱居的道路,從此在金三角這座小山村一住就是將近半世紀。李將軍再次踏上家鄉的紅土地已經是大陸改革開放以後,他以華僑身份回鄉祭親,臨滄政府和人民以友好態度歡迎遠方遊子歸來。李將軍沒有加入外籍,他始終堅持自己是個中國人。
七十九歲的李將軍個子不高,滿頭白髮,耳不聾眼不花,依然像軍人一樣腰板挺直,他的兒女分別在臺灣和美國定居。我問他為什麼不去臺灣或者美國?他回答人老了,還是在山裡安靜。
我向老人提出一個縈繞心頭的疑問:據說蔣介石懷疑李彌謀反,把他軟禁在臺灣,李彌真有這個意圖嗎?
李將軍嘆道:李主席在劫難逃啊。如果他要謀反,依當時他在金三角的聲望和實力,臺灣是鞭長莫及的。可是即使他有這個反骨,下面的將軍敢嗎?柳元麟、李國輝,還有多數縱隊司令,恐怕都不會跟他走。
我說,是臺灣找的藉口嗎?
李將軍搖頭說:也不全是吧。多半是美國人在其中搗的鬼。你們年輕,不知道美國人幹了多少壞事,真是唯恐天下不亂吧。
我再次目瞪口呆。在我後來的採訪中,我不止一次聽到這些前國民黨將領對美國人的深刻揭露,他們對於美帝國主義的仇恨遠甚於我這個大陸新生代,所以我想,這大約是一種歷史真實,還原歷史真實很有必要,提醒我們認識帝國主義的醜惡本質。
李將軍是個豁達和開通的老人,對於我的提問,他不僅以自身經歷和回憶一一作答,還讓我參觀一些珍藏的歷史照片。我幾乎屏住呼吸,因為我看見一組真實的歷史畫面,一隊活生生的軍人從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向我走來,走進五十年後一個大陸作家的歷史書卷裡……
(從臺灣來的李彌接見了李國輝、譚忠等人,責令他們交出指揮權,然後就到曼谷遙控金三角的復興部隊。李國輝從此淡出歷史舞臺,李彌開始大權獨攬。)
(反共救國軍成立當月,指揮部收到臺灣國防部發出的密電指示:“大總統示諭,著你部全力反攻雲南,先攻取一地或者數地,使共軍首尾不能相顧。然後相機佔領昆明,光復雲南乃至西南諸省。反攻計劃儘快電告國防部……”云云。
3月,一場代號為“火炬”的大反攻拉開序幕。)
第八章 “反攻雲南!”
(1951年初李彌率軍進攻雲南。
李彌並非真相信自己這點兒部隊可以反攻雲南,他不過是透過進攻與臺灣討價還價。果然,當臺灣空投了一個標準軍(三萬人)的美式裝備後,李彌就下令主力撤退。)
第九章 撣邦風雲
(李彌整頓的雲南反共救國軍實力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