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過去,在生意場合,我的思維總是停滯不前,因而顯得呆頭呆腦。但是現在,我發現自己已經克服了這個毛病,我會不厭其煩地向對方詢問每一個細節問題,直到自己沒有任何疑問。現在,我把那些代理商或者承包商都當做我的“僱員”:我支付他們報酬,他們根據我的需要來向我傳授相關知識。這樣,我就能克服害怕失敗的恐懼,克服自己外行的心理,得心應手地來處理這些事情。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階段我所做的一切,都為日後我遇到《富爸爸,窮爸爸》做好了準備。
實現財務自由的現金流遊戲
讀到《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下定決心,要對我們的“錢途”負責。在我們剛結婚的時候,我巴不得趕快把理財的責任交給丈夫,因為我想證明,他能夠裡裡外外一肩挑。他會仔細核對401(k)計劃中關於投資部分的各項條款,而我感覺非常安心,併為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因此,對丈夫處理的那些事情,我從來都是一無所知。我心甘情願地讓丈夫全權負責。我喜歡自己被別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只對花錢感興趣。平心而論,我絕不是一個懶人。很多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是一個工作狂。但是,我後來才明白,在理財方面,我的確是懶得費心,因為我不喜歡給自己找麻煩。
後來,丈夫的事業蒸蒸日上,各種壓力也隨之而來,他出差的機會越來越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卻越來越少,這樣,我們就很難找到時間來討論日益增長的支出問題。不知不覺間,這種壓力讓我們形成了不良的消費習慣和反常的思維方式。因為,從短期來看,超支顯然很容易,而要了解財務狀況,剋制自己的消費,從而保持收支平衡、每個月都有盈餘,相比較起來卻困難得多。
儘管我自己缺乏理財技能,我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必須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於是,我讓自己本來已經不堪重負的丈夫承擔了更多的責任。難道理財不是他的家務事兒嗎?如果出了什麼差錯,難道不是他的錯兒嗎?如果我超支了,難道他不應該告訴我怎麼節約嗎?事實證明,我的這些想法都是錯的。這個時候我才認識到,在財務方面,我幾乎是只出不進。必須有一個又有時間又有精力的人——也就是我——來控制一下我們的經濟狀況了。
比如說,我們過去總是把自己的股票交給一個財務顧問,由他來全權打理。但實際上這個人只是一個掙佣金的經紀人,他向所有客戶兜售的都是同一套理論,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儘管面談的時候,我問的那些問題都正中要害,但是,對他的答案我並不理解,也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調查其可靠性,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不想在別人面前顯得像個白痴,或者顯得對自己沒有信心,尤其是在我丈夫在場的情況下。因為當初,丈夫並不願意聘請這個顧問,完全是因為我的堅持,他才勉強同意的。但是,我的確告訴過那個經紀人,我會聽從他的建議,然後,在財務方面逐漸上手之後,我會自己作決定。
隨後,我開始每天關注我們的股票,瞭解每一支股票的詳細情況,並關注報紙和雜誌上對這些股票的評論,這些資訊讓我變得警覺起來。在我們購買的股票中,一支股票是朗訊,另外一支是北電網路,另外還有JDS Uniphase和Corning。雖然在股票方面我完全是一個門外漢,我也覺得這麼做太魯莽,完全沒有考慮到嚴重的後果:這些股票的價格跌落得很快,而且目前的經濟狀況也很不妙,可能很快就要崩潰。於是,我開始追問我的經紀人以及他的同事很多問題。
到這個時候,我也打破了以往“不要談論錢”的禁忌,開始和一些商業上的成功人士交換觀點和看法,我現在經常這樣做。我會對他們說,“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分析,你們怎麼看?”
與此同時,經紀人給我回電話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於是,我果斷採取了行動。多虧我從富爸爸那裡學到的知識,我意識到,獨立思考實在是太重要了,是必不可少的。我開始深入瞭解一些財務顧問,不但約他們面談,還透過網際網路來驗證我的選擇。在和新的財務顧問見面之前,我已經想好了資金應該如何分配。我這麼做有兩個原因。第一,我想成為一個能夠獨立地進行思考、理智地進行決策的人;第二,我擔心他會說服我們放棄這些選擇。
我們把這些事務完全交給了一個新的財務顧問,這個人在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財務預算方面獲得了最高證書。儘管我們像很多人一樣,最終還是損失了25%的投資,但是,我們卻避免了一場災難,因為我們賣掉了過去所有的基金。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