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各就各位,熱氣球在松花江江南岸冰封雪地裡站立起來,醒目的白底紅字大副球體廣告,為龍舟賽增加了喜慶。
左丹讓地勤人員把球拉到江邊,選好繫留點。風從江面吹來,熱氣球在左丹操作下慢慢的升起。圍觀的群眾都說好,沒見過。
付主席說:“14點舉行開幕式預檢。”他到江北岸看一下效果,然後再聯絡。
江北岸的人越來越多,開幕式預檢開始了。江北高音大喇叭在江南岸聽得真真切切,鑼鼓聲,音樂聲,伴隨著松花江嘩嘩的流水聲,雖然天氣寒冷,但會場氣氛熱烈。江北岸觀眾看預檢,江南岸觀眾看熱氣球,兩岸都站滿了觀看的人群。
付主席在江北打來電話說:“效果挺好,再升高點。”左丹他們冒著嚴寒,堅持在熱烈氛圍中。
開幕式預檢很簡單,有領導講話,致歡迎詞,運動員代表講話等。其它專案如比賽規則等都在預備會上進行了,所以,為了減少在室外活動時間,開幕式短而精地結束了。
這次開幕式的攝像將和第二天比賽現場直播穿插到一起,漂亮的熱氣球被收錄在開幕式的上空。
左丹成功地在冰雪寒冷的冬季裡進行了1小時的飛行,再看他們幾個人的小臉,都被凍得乾乾巴巴,他們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把小絨帽拉到最低處,活象馬戲團裡的小丑。撤收時,往上抬、扛都比往下來更費勁,老左鼓勵他們說:“加油幹,一會就不冷了。”裝完車,哥幾個都累得氣喘吁吁,當你看我,我看你的時候,大家都樂了,為了開展熱氣球運動,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真叫人感動!
2003年追求與探索 2
晚上,他們住在東關賓館,吃的自助餐。這時有的領導還表揚了他們在寒冷的天氣裡進行熱氣球表演,為大會,為家鄉做出了貢獻。
付嘉濤主席和市總會、體育局的領導來找左丹研究比賽時的飛行計劃。付主席說:“明天上午8點鐘準時比賽,比賽期間計劃要飛幾次,一是為賽會進行表演,熱氣球在松花江上低空飄飛。第二是記者進行航拍。”左丹說:“沒問題,可以進行,但是不可能連續飛,上午飛行結束,就得去加燃料,下午飛完也得加燃料,只能在有保證的情況下進行自由飛表演、航拍。”
領導們同意左丹意見。並強調一定保證飛行安全。領導走後,左丹看著市區圖,分析明天飛行計劃,然後說:“看明天是什麼風向在定吧,最好是一個起落完成2個任務,避免燃燒器出故障,如果在外時間過長,閥門膠墊變形漏液就危險了。由於心裡有了飛行預案,塌實多了,下午大家都很累,他們早早地休息了。
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測風雲。第二天一早,左丹出門觀察天氣,一下子就感到完了,今天是飛不成了,外面颳起了大風,有5、6級以上,不知道是夜裡什麼時候還下了一層雪。霧氣茫茫,能見度不足50米。於是,他找領導彙報天氣情況,要求取消飛行任務,等一等天氣變化在說,領導同意了。上午龍舟賽照常進行,大會仍按計劃冒著零下30度寒冷在風雪交加的環境中繼續進行比賽。從電視螢幕上看到的比賽直播,賽舟如同在仙境中飄飛,看不到天,看不見水,只能朦朧地看見運動員一劃一劃的姿勢,舟船在大霧中飛快地行駛。
本來是一場無與倫比的,在松花江上進行首屆冬季國際龍舟賽是天下一絕,可老天不作美,極大地影響了比賽效果,只有茫茫的大霧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大風颳了一天,熱氣球無法進行表演,天氣預報報3天內都是一個天氣。左丹向領導說明情況,提前結束飛行活動,返回樺甸。
有一天,老左去長春辦事,結識了一位新朋友,他叫張昕雲,是吉林省電視臺文體頻道《體育電視週刊》的製片人。老左高興地向他介紹了熱氣球情況,問他有沒有興趣拍個專題,報道全省第一個登記註冊的熱氣球,也是吉林省體育專案的一個空白。張製片說:“手續都齊備嗎?”老左說:“兒子左丹是中國熱氣球飛行員,中國航協會員,是在北京培訓的,有民航總局核發的飛行駕照,球是國家指定廠家生產的定型產品,並由吉林市體育總會、民政部門批准組建的吉林市航空運動協會熱氣球分會。”
張製片說:“這倒是個好題材,不過拍這個節目需要很大費用啊!”老左說:“正常費用你們報銷,熱氣球方面的費用我負責,你只要在片中提到熱氣球將在全省各地進行商業飛行就可以。”張製片說:“帶有廣告性質的宣傳可不好辦。”老左說:“那就實實在在地報道熱氣球體育專案和用途就可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