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高明回來把情況一說,老左說:“怎麼不實話實說呢?”高明說:“沒事,反正起球飛球他們都能看見,再說有記者跟著,他們也有采訪素材。”
左丹他們經過準備後,把熱氣球立了起來,老左也過去和官兵講解熱氣球方面的知識,並說:“我們吉林目前就這一套球,誕生在樺甸小城,有很多人還沒見到過,將來你們復員、轉業回到家鄉,有需要熱氣球的,你們就想到樺甸了,你們也幫助宣傳一下。”
老左說這些話的目的,實際就是在宣傳他們自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熱氣球,瞭解熱氣球,這也是一種宣傳形式。
左丹準備要起飛了,老左說:“哪位官兵有興趣,可以上球體驗一下熱氣球飛行的感覺。”領導推讓說:“不用了。”左丹再三讓他們來幾個人,領導就派了3個代表上球體驗了一次熱氣球升空,幾名戰士都說:“挺好的,能看出很遠呢!”領導實在不好意思,再一次表示感謝。左丹也不想多飛。於是,讓電視臺記者和節目主持人上了吊籃,一加火,熱氣球飛向了藍天,向城市方向飛去。
地勤人員告別森警的官兵們,驅車去追趕、跟蹤熱氣球去了。
這一天,風不大,熱氣球才飛出2公里,風就停了,熱氣球在天上釘住了,往上往下都沒有風層,沒辦法,第一次計劃橫跨市區的飛行結束了,他們在一家不太開闊的小院前面的魚塘冰面上降落了。
2003年追求與探索 1
12月末,吉林市航協主席付嘉濤給老左打電話說:“2003年1月3日吉林市政府在松花江上舉辦‘2003年中國吉林首屆冬季國際龍舟賽’,經組委會同意,將邀請航協熱氣球參加表演,以示祝賀。”
航協付主席說:“這次活動是航協申請參加的,為的是熱氣球分會組建後,還沒機會在市大型活動中亮相,是給分會創造個出場機會,進一步在江城廣大群眾中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並瞭解熱氣球。”老左和左丹都同意付主席的建議,積極做準備,保證1月2日下午開幕表演。
吉林飛球準備工作時間有限,左丹負責加燃料,除錯燃燒器等,老左負責製作球體廣告。廣告詞是:吉林市航空運動協會祝中國吉林國際龍舟賽圓滿成功。下面是招商廣告,廣告是按球固定位置製作的。寬4米,上邊長米,下邊長米,呈扇形。製作過程老左親自指導設計的。在電腦上把球體每條經線分割開設計組成。上邊米,下邊米,寬4米的6塊小梯形合併在一起,形狀就是扇形了。這種熱氣球球體廣告製作挺麻煩的,製作時沒有細心人認真去做,很容易變形,或尺寸不合體,在20多米高的球上不美觀、不平整,影響廣告效果。
父子兩人各忙各的,提前做好了準備。老左的妻子為他們防寒買了五套防寒保暖內衣每人一套,帽子、手套、鞋、服裝也都讓他們加了厚,怕在外面時間長了凍著。
2003年1月2日早晨,左丹他們一行5人從樺甸出發,中午就到了吉林市。
冬天裡的吉林,具有獨特的城市魅力,不但有傳統的冰雪節,更有迷人的自然絕色,玉樹瓊花。經濟體制改革,為老工業基地注入了新的血液,美麗的江城被打造得更加錦繡;而真正讓人們叫絕的還是不凍的松花江,這裡正準備著迎接“2003年中國吉林首屆冬季國際龍舟賽”的開幕,松花江兩岸都披上了節日的盛裝。吉林市政府為這場具有特殊意義的冬季水上運動——龍舟賽,特決定讓松花江上游的豐滿發電站開大了閘門,使江水略漲、水蒸氣的含量增多,兩岸樹掛比平時更獨秀,美麗的江城以這特有的姿色來迎接國內外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賓朋佳客。熱氣球的到來將為盛會又增添一個新的亮點。
老左和航協主席付嘉濤取得聯絡後,他們來到市政府對岸,選擇一塊較大的場地,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
車停靠在江堤路邊,場地在江堤下的江邊上,距離岸上100多米遠,上上下下步步是臺階,而且,這裡沒人來過,雪都很深,到腳脖之上,環
境給他們的準備工作增加了很大勞動強度。但是小夥子們沒有一點畏難情緒,卸了車搬的、抬的、扛的幹得熱火朝天。付嘉濤主席感慨地說:“這幫小夥子真能幹啊!”
肖維也是左丹的好朋友,平時很少幹這麼出力的活,今天他也受到了鍛鍊。高明、張旭民一開始就和左丹飛球,他們倆也算老手了,而且地勤工作乾的非常出色,該幹什麼他們都有數。在他們忙碌時誰也沒注意到,就這麼一會工夫,岸上岸下集滿了許多觀眾。
按照分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