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的價格漲幅仍然是很大的,如鮮菜價格同比上漲,糧食價格上漲。因此,2010年的食品價格相對來說是很高的。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2010年初許多地方出現大規模降雪天氣,並且降溫的幅度也相當大,因此,許多食品由於保鮮或者運輸問題而導致價格暫時性上漲。排除這個因素後,我們來看看未來的食品價格還會不會繼續上揚。
首先,我們來看供給方面。目前我國已經連續六年糧食獲得豐收,庫存比較充裕,國有糧食企業原糧總庫存超過了4500億斤,庫存消費比達到了40%以上,大大超過了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線水平,且分佈比較均衡,庫存結構也很合理。因此,從糧食供給來看,是完全有保障的,國內糧食價格不會出現持續大幅度的上漲。在大豆方面,根據預計,在2009年到2010年,世界大豆產量將增產近4000萬噸,增幅達到19%。全球的油料市場也將繼續呈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因此也不大可能出現長期大幅的上漲。而且,2009年我國進口的大豆也有大幅增加,能夠保障國內的油料市場供應。此外,生豬生產能力在經過前一階段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擴張較快,也不至於出現之前那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從總體上說,食品類商品的供給能力強大,食品價格難以出現過去因供應偏緊而出現持續大幅上漲。
其次,我國在對食品價格的調控上,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大對糧農的補貼,增加其種糧的積極性;完善儲備吞吐和進出口調節機制;根據市場供求情況,把握好糧食拍賣等投放時機和數量,保證糧食的國內供給,穩定市場價格。另外,完善糧食的運輸體系,合理調劑全國糧食餘缺,尤其是在風雪等天氣,儘量做到糧食的足量供應。在大豆等方面,從2008年以來,國家就對此實行臨時的收儲政策,油料庫存比較豐富,對於食用油市場的調控能力也進一步加強。這些都有利於我國食用油價格穩定。當然,對市場也加強預警監測,隨時瞭解市場供求資訊,避免在區域性地區出現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的異常活動,尤其是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從總體而言,我國食品價格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事實上,在一季度裡CPI漲幅最大的是2月份,到了3月份CPI就已開始回落了,因此這其中春節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在接下來幾個月中,只要能控制好流動性,食品價格應該不會有大的漲幅,但不排除在氣候、節假等因素影響下的短期內走高。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叩問物價:通脹是因為發行的貨幣太多嗎?
一般認為,通貨膨脹是因為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太多,貨幣多了,對商品的需求也大了,這樣就會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結果導致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如果按照這個最基本的定義來看,我們目前通常所稱的通貨膨脹很值得商榷。
最近幾年影響我國的通貨膨脹的因素,一般都是跟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有關,如2008年的豬肉價格瘋狂上漲,從而引起其他食品價格不斷上漲。但是,如果按照上面的定義,是由於當時流動性過剩,人們手頭的錢過多而導致消費需求旺盛,那麼問題來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口袋裡的錢太多了,我們會不會一門心思去買豬肉?打個比方,平時一家子一天吃1斤豬肉,現在因為我們錢多了,每天吃兩斤甚至更多,而且是天天如此,誰會這麼做?肯定不合常理。同樣,糧食價格漲了,我們歸因於手頭錢太多了,但是誰又會在錢多時吃四碗五碗飯?這樣一比較,我們的通貨膨脹就站不住腳了。
在流動性過剩,我們手頭掌握很多貨幣的情況下,我們的需求的確會增長,但是這種增長絕不會都集中在本身彈性係數比較低的食品上。當然,我們這裡的食品不包括那種高檔豪華的餐宴之類,只是指糧食、食用油等最基本的物品。我們也許會把充裕的錢購買高檔電子產品,也許會買上萬的衣服。對於投資者而言,可能將資金用來投資股市、樓市。但是我們絕不會把錢全砸在每天吃的米麵、豬肉牛肉上。所以,如果按照上面的定義,通貨膨脹本來並不會必然導致食品價格的飛漲。但是2008年的通貨膨脹幾乎是大家所公認的,當時即使是平均數的CPI在當年也上漲了,大於5%,已經屬於嚴重通貨膨脹了。那麼我們只能認為上面關於通脹的定義有所欠缺。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經常聽到某某國在經濟困難時,會大量印發貨幣,投入市場,結果大疊貨幣只能買一斤糧食,這不是由於流動性過剩導致食物上漲的例子麼?這裡跟我國的形勢就有點區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