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力的需求增長較快。同時,北方的工作報酬收入水平也高於南方,這樣,南方勞動力在就業機會和高收入的誘導下向北方遷移,北方因南方勞動力的流入而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南方則因優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富於進取精神的年輕勞動力的外流,經濟增長的勞動力貢獻減少。南、北方之間的勞動力單向流動,對南方造成的損失高於北方由此所獲得的利益。
(2)南方資金流向北方,也削弱了南方的經濟發展能力。北方的投資機會多於南方,北方的投資收益率也高於南方,伴隨著技術和企業的流動,南方有限的資金也必然流向北方,從而使南方的經濟發展能力被削弱。
(3)北方的貿易條件優於南方。一是在專門從事製造業生產的北方和專門從事初級產品生產的南方之間,面對南方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和南方初級產品效能差,北方有可能改變其所需初級產品的獲取方式,轉而從國外進口或自己生產初級產品,以替代南方初級產品,這樣將使南方的生產、貿易受到壓制,南方透過南北方的區際貿易而獲得的利益將被大大削減。二是由於北方在南方沒有的行業中實現工業化,南方原來可按較低價格由北方進口的商品,變為不得不在高額關稅保護下向北方購買其所需商品。三是在出口方面,南方由於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無法與北方進行競爭,結果可能導致南方出口的衰退。
在赫希曼看來,涓滴效應與極化效應相比,涓滴效應終究將會佔據優勢,當經由涓滴效應和極化效應顯示的市場力量導致極化效應占暫時優勢時,可透過國家干預政策(公共投資的區域分配政策)有效地矯正此種情勢。
繆爾達爾和赫希曼關於區際經濟傳遞的〃極化效應(回流效應)〃、〃涓滴效應(擴散效應)〃學說,被後人統稱為〃繆爾達爾…赫希曼學說〃,它初步揭示了區際經濟傳遞的內容、效應等一般性規律。理查森(1976)對區際經濟傳遞的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二者的相互關係作了進一步研究,得出極化效應是時間t 的二次函式,擴散效應隨時間t 呈指數分佈的結論,並將擴散效應的正影響與極化效應的負影響的疊加(即擴散效應減去極化效應),稱之為溢位效應(spillover effect)。280 溢位效應實為極化效應與擴散效應複合作用的效應。通常以溢位效應的正負值來判斷區域經濟由區域性聚集不平衡向相對平衡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理查森的擴散、極化效應及其疊加影響的時間效應曲線如圖6。2所示。
圖6。2 理查德森的擴散、極化效應及其疊加影響的溢位效應曲線
三、程必定的區際經濟傳遞理論
程必定的區際經濟傳遞理論281是國內最早的系統化區際經濟傳遞理論,其理論貢獻主要表現在:
1。 區際經濟傳遞的實質
程必定(1995,1998)採用〃區域內部性〃、〃區域外部性〃概念分析了區際經濟傳遞的實質作。282〃區域內部性〃即指由區域內部的經濟發展諸要素所決定的區域經濟結構、技術構成、市場力和經濟發展水平交匯而成的區域特徵,它存在於區域之內。〃區域外部性〃即指相對於某一區域而言的外部區域的內部性,它存在於區域之外。區際經濟傳遞是區域外部性內部化、內部性外部化的基本形式,是在比較利益機制作用下的區域之間的互補,在區域互補中形成區域外部性的內部化和區域內部性的外部化。對不發達區域而言,區際經濟傳遞主要是相對發達區域的外部性因素向區域內的滲透式波及,在一定層次、程度上使區域內部性發生蠕變,從而實現了區域外部性的內部化;對發達區域而言,區際經濟傳遞主要是區域的內部性因素向區域外的輻射式波及,既在一定範圍內改造了區域外部性,又開拓了本區域的生存發展空間,在一定層次、程度上使區域的外部性和內部性都發生蠕變,從而實現了區域內部性的外部化。
2。 區際經濟傳遞發生的必要因素和充分因素
影響區際經濟傳遞的因素分為必要因素和充分因素兩類(見表6。1)。程必定倡導〃位勢差〃概念,283認為區域間客觀存在的位勢差是產生區際經濟傳遞的必要因素或必要條件,促使靜態的區域位勢差成為動態的、持續的區際經濟傳遞的因素,即為區際經濟傳遞產生的充分因素或充分條件。
表6。1 區際經濟傳遞產生的必要因素和充分因素
必要因素
充分因素
1。絕對位勢差
(1)自然資源賦存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