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開電腦看看e…mail或新聞,甚至可以看完一本《商業週刊》或《天下雜誌》,這些事情,都比在車上擔心時間,差點弄得自己“鬚髮盡白”的好。你應該聽過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吧?楚王下令緝拿伍子胥,他逃走的路線必須經過昭關這個險要的隘口,自以為過關時一定凶多吉少,沒想到他因為太焦慮了,一夜頭髮全白,因而,守衛沒認出他來,就此逃過一命。
著急,是很多我們不想要的東西的導火線,包括急速老化、精神壓力大增、失眠、內分泌失調……長期緊張的人更會變得暴躁、難以相處。
3 利用等待,完成更多事
精確型的人,自以為很精確,但常陷於人算不如天算的窘境。我曾經做過七年早上九點開始的現場直播節目。剛開始,我自認為算得好好的,早上八點二十從我家出門剛剛好,八點五十會到,共有三十分鐘可以在車內準備接下來的訪問內容,還有十分鐘可以複習資料。
當時,我“包”了一輛計程車,心想,這樣更能省去把車子開下停車場的時間,是萬全之計。(這個盤算沒錯,因為我統計過,多年來在我的現場節目遲到的來賓,都是卡在把車子駛入“陌生停車場”的時間中。)
後來發現,有時一出門口就塞車,八點五十分還在途中,腎上腺分泌大增,我只能慌張地看著外面的車流、祈禱車速能夠快一點。心中焦急時,根本不可能閱讀任何的資料。
更嚴重的是,我的司機也是個很###急的人。###急的人多半想盡責,當他發現我可能遲到時,他就無法控制地開始喋喋不休,責怪旁邊的車子不會開車,或是反覆念著:應該不會遲到,應該會剛好到……使我更加焦慮。
後來,我調整了時間流程。首先,要求執行製作在前一天要把來賓和訪問大綱做詳細的告知。如果我對那個來賓和訪問內容很外行的話,前一天正好可以運用神通廣大的網路搜尋來惡補自己的知識。然後,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
七點半起床,我可以從容完成家裡的澆花,喂貓、魚、烏龜(我家食指浩繁),清貓砂等工作,七點五十分,司機按門鈴,就算稍有耽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